秦国用何长期秘密战略打击山东六国取得统一
秦国崛起背后的策略与智慧
在秦国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制度变革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增强了政治凝聚力和军事战斗力。仅凭这些优势,要想在六国合纵抗秦的形势下,吞并唇齿相依、命运相同的东方六国,并非易事。秦国的外交战略、发展路线以及人才战略,共同促成了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
秦国的外交战略选择,是其在统一大业中的关键所在。面对崛起的秦国,六国采取了合纵策略以抵抗秦国的侵略。秦国在外交策略上进行了三次大的阶段性调整,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第一阶段,秦国选择了避重就轻,攻灭巴蜀的策略。而在第二阶段,秦国实施了蚕食诸侯的策略。到了第三个阶段,秦王采取了更为精妙的手法,通过收买、暗杀和离间手段,破坏六国的人才战略。这一阶段的策略,无疑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秦王嬴政亲政不久,发现了韩国水工郑国的间谍案。韩国企图通过大型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以延缓其东进的脚步。这一事件引发了秦国的驱逐客卿的决策。李斯的《谏逐客书》成功说服了秦王嬴政收回成命。李斯不仅力谏挽留六国人才,还在辅佐秦王兼并六国的战争中,重点打击对方的人才。他用重金收买,收买不成则派刺客暗杀,用离间计破坏敌国君臣关系。
举例来说,秦军在攻打赵国时,先用收买和离间的办法破坏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的团队,再用军队灭亡赵国。再比如,秦国收买了齐国的外交人员和身边的门客,使齐国在战争中采取隔岸观火的政策,最终导致了齐国的灭亡。这些例子都充分展示了秦国破坏对方人才战略的精妙之处。
除了战争打击之外,破坏对方人才战略是秦国的长期政策。到了李斯辅佐秦王时,这一政策被定为与对外战争相辅相成的国策。秦国的统一策略有三点:把握时机、选择打击目标;分化瓦解、远交近攻;吸纳六国人才,致力于瓦解六国的执政团队。消灭对手,派兵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只需要找借口就行了。
六国的灭亡,不仅是因为秦国的战略成功,也是因为六国国君本身的昏庸所致。秦国的人才战略不仅体现在吸纳人才上,更体现在对六国人才的瓦解和破坏上。在这场大国博弈中,秦国的智慧和策略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六国的失败,也警示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内外兼修,还需要明智地选择合作伙伴和应对外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