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之谜为何康熙欲要传位给他-
康熙六十一年寒冬之际,杰出的帝王爱新觉罗·于北京西郊的畅春园离世。在他生命的终点,官方记录揭示了他的遗愿:“雍亲王皇四子,品格高贵,深得我心,必能继承大统。命其继承我的皇位。”不久之后,皇四子胤禛正式登基,开启新的年号。
这份庄重而神秘的遗诏原件至今仍然被我们所珍视。从它宣示的那一刻起,就有人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于是,关于雍正的种种传说在人们口中悄然流传。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版本是,遗诏原本写明“传位十四子”,而胤禛或许通过亲信隆科多在康熙临终之际暗中改动了诏书。关于改动的具体方式,有多个版本在民间流传。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十”字上添笔,变成“于”字,使“传位于四子”成为事实。
尽管篡改遗诏的说法颇为流行,但这一说法在实际历史研究中却很容易被驳斥。汉字的“十”改成“于”固然容易,但在满文和蒙文中进行同样的改动就极为困难。“四子”、“十四子”的称呼在清代皇室文档中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更为关键的是,清代皇帝在发布重要诏书时,往往会同时使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单一的汉字改动难以成立。
尽管篡改康熙遗诏的说法并不可信,但这并未阻止胤禛“夺位”传说的传播。那么,胤禛的皇位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这要从康熙两次册立、两次废黜太子说起。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智擒权臣、平定三藩、、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开创了康雍乾盛世的辉煌局面。对于这位伟大的皇帝来说,最让他头疼的问题便是皇位继承人的选择。
康熙十四年,年仅一周岁的二阿哥被立为皇太子,那时康熙帝才二十岁出头。胤礽之所以如此年幼便被册封太子,一方面是因为他出身尊贵,母亲是康熙的结发妻子,按照儒家正统观念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另一方面,他的母亲赫舍里氏在生产时因难产离世,让康熙对这个孩子特别看重。随着皇太子逐渐长大,他的骄纵和暴戾性情逐渐显露,最终导致了康熙对其的失望。
皇太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康熙的宠爱,这也为胤禛等其他皇子提供了机会。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关于胤禛的皇位究竟是如何得来的,也许永远无法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无论如何,这位备受争议的皇帝都在其后的岁月里创造了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