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致命利器竟是迷魂香
自大明开国以来,皇权的气数逐渐黯淡。当皇帝驾崩于煤山之时,天家的权力交接犹如行走在薄冰之上。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由校在紧张与不安中度过了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后宫对他来说,犹如虎狼之穴,稍有不慎,便会身首异处,命丧黄泉。
即将登基的崇祯皇帝,心情同样忐忑不安。他深知朝廷内外、后宫之中已是一片混乱,局势犹如火山即将爆发。他忧虑自己羽翼未丰,被这权势纷杂的一群人暗中算计。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忠贤这位权势滔天的太监头子,深怕新君上位后自己的富贵梦碎。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将新入宫的年轻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他进献美女,企图用女色来迷惑崇祯皇帝。一天之内,便送上了四位绝色女子。皇帝对此既感到厌恶,又心生恐惧。收下这些女子,怕中了“美人计”;赶走她们,又担心惹恼权贵,丢了自家性命。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得暂时收下这四位女子。他很快便察觉出不对劲,这些女子身上都藏有秘密。
这便是魏忠贤的第二颗“糖衣炮弹”——在皇帝身边安插“迷魂香”。所谓“迷魂香”,就是一种可挥发的“”。魏忠贤进献的美女身上,都携带这些玩意儿,秘密地缝在裙带顶端,颗粒细小的药丸足以令皇帝意乱情迷。
如果崇祯皇帝像他的哥哥天启皇帝一样沉迷于酒色,这样的荒淫之徒便非常容易控制。崇祯皇帝并未被这些美人所迷惑,他识破了魏忠贤的计谋,对这位祸国乱政的奸臣心生恼恨。眼见这些毒辣的招数都失灵,魏忠贤便铤而走险,暗中派小太监将“迷魂香”吹送进皇帝的房间,缕缕不绝的异香扑鼻……敏感的崇祯皇帝察觉到了这一切,他决定迅速铲除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臣。
1627年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书,详细列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皇帝见时机成熟,立刻下令抓捕魏忠贤。十一月初一,魏忠贤被贬至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后的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在河北阜城南关选择上吊自杀。自此,祸乱明廷的“宦官政治”宣告结束。这是崇祯皇帝登基以来最漂亮的一仗。尽管他努力振兴大明江山,但因其勤奋而多疑的性格,确实难以胜任明室中兴的历史角色。大明江山虽然有其壮志与抱负,却终究未能摆脱历史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