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灭亡蜀汉时 东吴为什么见死不救?
在公元263年,曹魏的大军由钟会、邓艾等人率领,浩浩荡荡地进攻了蜀汉。蜀汉的防线在曹魏的强势进攻下崩溃,年底,蜀汉后主刘禅在成都宣布投降,蜀汉的辉煌瞬间黯然失色。那是一个魏蜀吴三雄争霸的时代,而魏国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吴蜀两国则选择联手对抗曹魏。令人费解的是,在曹魏攻伐蜀汉之际,东吴究竟在何处?他们为何没有及时伸出援手?
其实,对于蜀汉的危机,东吴并非无所作为。据《@三嗣主传》记载,在得知蜀汉被魏军攻击的消息后,东吴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派遣大将军率领诸军前往寿春,同时另有将军前往南郡商议救援方案,甚至还有军队试图从汉中入手救援。从部署来看,东吴已经尽力而为,他们动用了可以动用的所有力量,试图减缓蜀汉的军事压力。
尽管东吴做出了努力,他们仍然未能及时救援蜀汉。从时间上来看,不能怪东吴动作迟缓,而应该怪蜀汉灭亡的速度太快。求救信息十月才送到东吴,而下个月刘禅就已经投降,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东吴又如何能来得及救援呢?
我们也不禁要提出疑问:为何蜀汉会灭亡得如此迅速?地处四川的蜀汉,沿途都是险峻的关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更坐拥十万大军。说起来,蜀汉迅速灭亡的最大责任人有两个:一是后主刘禅,他在执政期间的政治腐败、人心涣散;二就是蜀汉军队的主将姜维。
刘禅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坑爹君主”,他的责任已经众所周知。而姜维的责任,却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姜维至少应该对蜀汉的迅速败亡负起三大责任:一是他常年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衰退,军中出现厌战情绪;二是他改变了汉中的防守策略,导致汉中迅速失守;三是在面对邓艾等人的魏军部队时,只坚持一个月就被击败。姜维的多次失误导致汉中迅速失守,蜀中门户大开,最终被邓艾偷渡阴平,抄袭后路。假如姜维能在汉中或者沓中挡住魏军至少一路人马,就可以为蜀汉争取时间,东吴的援军也可能及时到达。姜维未能挡住任何一路,终于导致蜀汉在短短三四个月内灭亡。
虽然东吴已经尽力救援蜀汉,但他们最终还是未能及时赶到。而蜀汉的灭亡,除了后主刘禅的责任外,军队主将姜维的责任也是不可忽视的。姜维的多次战略和战术失误导致汉中迅速失守,使得整个蜀汉暴露在魏军的攻击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东吴想救,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