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时为什么会放弃十万大军?
对于对历史事件感兴趣的朋友们,奇闻奇网小编今天带来一篇关于项羽垓下之战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前202年,一代英雄项羽在垓下遭遇了他人生中的最大败仗。尽管他此前战无不胜,但这一次,前期积累的大好优势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他的后方已经全部投降刘邦,而他本人也被数十万汉军围困在垓下,手中仅剩下十万疲弱的楚军。
理论上,项羽仍有翻盘的机会。毕竟他手握十万大军,且自身是一位以弱胜强的无敌猛将。如果他决心突围,或许能带领大军冲出重围。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却仅带领数千亲兵进行突围,放弃了大部分军队。这其中有何原因?为何项羽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时的情况是,虽然项羽拥有十万大军,但军中物资匮乏,这十万大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减。如果正面与汉军交战,尽管项羽神威无敌,楚军可能会获胜,甚至可能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韩信作为汉军的统帅,深知项羽的威力,如果正面交战,汉军可能会遭受重创。他选择围而不攻的策略,以消耗楚军的士气。
高明的韩信还采用了四面楚歌的战略,使楚军将士误以为家乡已沦陷,从而士气大散,战斗意志基本消失。在古时候,士气是作战的关键,想要创造以弱胜强的战绩,军队必须有坚定的战斗意志。而现在,楚军的士气已经大减,想要整合他们击败汉军并一起突围已经变得非常困难。项羽选择仅带领数千亲兵突围是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
项羽选择带领数千骑兵突围,也是看准了汉军的弱点。当时的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骑兵相对较少。项羽利用数千骑兵的机动性强的特点,成功突围的概率较大。而且骑兵的目标相对较小,也不容易被针对。只要项羽能够突出重围,他很有可能逃出生天。
其实项羽最擅长的是用骑兵轻装奔袭。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仅使用数万骑兵轻装奔袭,就成功击败了刘邦的数十万大军。项羽选择仅率领数千骑兵突围也是基于自己的长处考虑的。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项羽成功突围,这证明了他的策略是正确的。然而遗憾的是,这位骄傲的英雄因为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了悲壮的抗争。他在杀了数百汉军后,挥剑自刎,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