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比蜀国强,为何却没有主动去打魏国呢?
在蜀汉帝国锐意进取的时期,强大的蜀汉声势震动了整个中原,而与此同为三国之一的东吴帝国却显得相对沉寂。难道是因为东吴的名将们不愿意挥师北伐中原吗?实则并非如此。
蜀汉之所以能频频北伐,倚仗的便是那险峻的蜀道。自古以来,穿越蜀地的道路艰难无比,犹如直上青天般艰难。只要汉中的门户被守住,那么进攻四川的军队就只能选择走阴平小道。这个地方地势险峻,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只需驻扎两千人的小股部队,便能确保安全。蜀汉帝国得以借助天然的天险,如同拥有了额外的生力军,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突破困难。正因如此,诸葛亮才能六出祁山,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而东吴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吴帝国的防线就是那条漫长的长江。长江虽然为东吴提供了天然的防线,但其特点也在于其长度。每一处都需要重兵防守,一旦某处被突破,整个长江防线便形同虚设。漫长的长江防线牵制了东吴相当一部分的兵力,使得东吴集团的实际机动兵力并不占优势。
若东吴选择北伐,他们所面对的将是徐州这片战场。对于东吴来说,徐州就像一块鸡肋,难以消化。在这个时代,吕蒙也曾就东吴的发展方向发表过意见,他认为东吴集团有实力夺取徐州。徐州的平原地区对于擅长水战的东吴来说并不利,他们的骑兵实力较弱,而南方的马匹和骑术都不及北方,因此在徐州作战对东吴极为不利。
荆州对东吴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敌人一旦占据荆州,便能顺江而下,直接威胁东吴政权。为了巩固长江防线,孙权选择了西取荆州。而这一系列的动作最终导致关公的败走麦城。因此到了陆逊时代,东吴的军事行动更为谨慎,没有对曹魏发动大规模兵团作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权对陆逊并不完全信任。孙权发现自己在军队中的话不如周瑜好用,他担心陆逊也会有类似的权力野心。陆逊所代表的陆家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在江东地区有深厚的根基,这让孙权对陆逊有所忌惮。因此他对陆逊的信任有限,自然不会放心让陆逊带领大军去北伐。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使得这个时代的第二强国东吴帝国保持了相对安静的状态。与曹魏的摩擦明显少于蜀汉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