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李世民与魏征为什么会反目呢?
赏心怡情的爱恨情仇,谈及李世民与魏征,我们不禁想起历史上的英主与贤臣。这对黄金搭档的背后却隐藏着微妙的关系。在贞观十七年,魏征因病离世,李世民悲痛欲绝,以五天不上朝的方式表达哀思,并亲自撰写墓碑,赞美他道:“你是我的镜子。”失去明镜的太宗渐渐发现,魏征留下的影响并非全然如意。
不久之后,魏征生前所提拔的杜正伦和侯君集相继出现问题。令人费解的是,魏征曾将进谏内容复制给史官诸遂良。李世民知道后大为震怒,觉得魏征所图非小。他推倒魏征墓碑,解除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两人的关系由此出现裂痕。
回溯到隋末唐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并起。魏征虽为山东士族集团的边缘人物,却凭借出色的交际才能游刃有余地活动于各大集团之间。起初,他并未得到上司的青睐,但他凭借自己的才智成功忽悠徐世勣归降。后来,魏征凭借自己的本事被窦建德赏识并担任起居舍人一职。李世民打败窦建德后,魏征便回归,他的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引起了太子的注意。为了扩大自己的阵营实力并防止李世民声望过高,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结交山东豪杰。
武德九年,随着李世民的势力逐渐壮大,他开始着手解决山东问题。魏征凭借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在山东的影响力成功招降大批豪杰,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随着二人关系的深入,魏征开始采取自保措施。他开始整理自己的进谏语录并交给史官保管,以确保自己在历史上的形象光辉照人。当李世民开始着手解决山东问题时,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魏征的政治意图逐渐浮出水面,他不仅维护山东豪杰集团的利益,还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在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之间完成文武大串联。这一举动被视为结党营私,让李世民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曾经的“镜子”。
在贞观十九年的一次征战失败后,为了安抚山东集团人心不稳的局面,李世民不得不重新树立魏征的墓碑并祭祀其墓。这一事件再次展现了君心难测的现实。尽管魏征曾立下赫赫战功并深得李世民的赏识但终究难以完全避免政治斗争的漩涡。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每个人都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