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父子手握六十万秦兵,为什么他们没有造反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将,他的名字在秦国如雷贯耳,他就是王翦。他的军事才能卓越,与数位名将并称,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推手。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
王翦的生涯始于年幼时期,那时他就开始侍奉嬴政。早期嬴政并未掌握大权,后宫又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吕不韦。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开始了秦国的统一天下之旅。
除了最先灭亡的之外,王翦没有参与,其余五国皆因王翦或其子王贲的英勇征战而灭亡。在攻打楚国前,秦王召集群臣商议大计。王翦认为必须六十万人才能灭楚,秦始皇曾对此表示疑虑。但最终,王翦成功以60万军队南下伐楚,取得了胜利。
那么,手握60万秦兵的王翦父子为何不敢谋反呢?谋反并非易事,拥有兵权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造反。很多将军并非季布、项籍等人,而士兵也并非都渴望为上司加冕。王翦作为一代名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在秦始皇的时代,没有理由的谋反是师出无名的。士兵们也有家属在秦国,如果突然造反,他们的家人将遭受不幸。谋反不仅是重罪,而且会输得一败涂地。王翦和士兵之间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利益关系。
秦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适龄男子必须登记造册并服徭役。士兵是秦国的,并非某个将军的私兵。这意味着王翦只有领兵打仗的权力,而士兵们跟随他,是为了听从朝廷的意愿。
虽然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谋反并非所有士兵都愿意跟随的事。充其量只有长期跟随王翦的熟悉部下才会同意,但人数绝对达不到60万。秦始皇也采取了防范措施,在军中设有监军以防士兵谋反。这些监军只对朝廷负责,他们的目的是监视、督察军队,防止军事主将谋反。
如果王翦试图谋反,他的结果并不会好。即使杀了监军也没有意义,因为秦始皇对此有所防备。王翦只是一个将军,他无法取得大部分支持。即使他勉为其难地谋反了,他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王翦虽然拥有巨大的军权,但他明白造反并非易事,且代价高昂。他没有理由去冒险谋反,因为这样做对他和他的家人都没有好处。秦始皇的防范措施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王翦没有机会或勇气去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