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名气为何如此之差?他都做了哪些事呢?
崇祯帝朱由检:明朝的悲情英雄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以其独特的群体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政治低能、荒政怠政的现象尤为突出,皇帝们往往依赖宦官和内阁治理国家,使得朝政混乱不堪。在这群皇朝中,崇祯帝朱由检却是个例外。他接哥哥的班,登上皇位,以独特的手段铲除了权臣,整治国家,励精图治。
天启七年(公历1627年),朱由检继位。他一改前朝颓势,铲除了以魏忠贤为代表的权臣,肃清政治。他任用西方传教士编写《崇祯历书》,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为无数冤狱。
魏忠贤,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他的崛起之路颇为传奇。少时家境贫寒,混迹于市井街头,以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选入宫,从此开始了在深宫中的升迁之路。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和阿谀奉承的本领,他得到了熹宗的赏识。短短几年,他便权倾朝野,风头无二。
朱由检与魏忠贤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朱由检知道魏忠贤的狠辣手段,但自己刚刚即位,根基不稳。于是,他一方面优待魏忠贤和他的党羽,另一方面将自己信王府中的心腹带进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魏忠贤开始试探崇祯帝,进献美女、派小太监散发“迷魂香”,但崇祯帝不近女色,令其无法得手。在外朝,魏忠贤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很多官员的不满。事情起于他的亲信崔呈秀,崔呈秀的关系通天,使其子崔铎中了进士。但崇祯帝严惩了崔呈秀,对魏忠贤的态度也产生了微妙变化。
看到皇帝态度的变化,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如洪水般涌现。崇祯帝一直保持冷静,面对魏忠贤的哭诉,他巧言安抚。最终,魏忠贤引疾辞爵,崇祯帝准许了他的请求。虽然魏忠贤辞了爵位,但朝中依旧遍布他的死党,想要连根拔除绝非易事。崇祯帝先后任命曹师稷、颜继祖等人纠弹魏忠贤余党,逐步展开活动,为受迫害的人昭雪。
崇祯帝励精图治,可以算得上是最勤奋的亡国之君。明朝历代的积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革除的。一个夙兴夜寐的皇帝对于即将灭亡的王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换言之,明朝的毒瘤又何止一个魏忠贤呢?最终,在内外交困中,朱由检走投无路,于煤山自缢,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读史之人无不为之叹息,一代王朝在朱由检的悲情背影中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