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亡于万历?他到底做了哪些事?
遥想昔日,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少年皇帝登基,年号绵延,执掌江山达四十八年之久。为何众人称明朝衰落于万历?他又经历了怎样的起伏?
初掌大权之时,神宗皇帝身边有张居正等贤臣辅佐,实行一系列改革,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他还亲自主持了著名的战役,巩固了国家的疆土。这些辉煌的背后,也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富。
明神宗执政后期逐渐沉溺于酒色财货,荒于政事。缺乏像张居正这样的贤臣来应对朝廷内外的种种问题,他逐渐对朝政产生了厌倦之情,长达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导致国家运转几乎停摆。
在明神宗的晚期,朝廷内的党争愈演愈烈,朝政日益腐败。他强征矿税,这一行为也成为人们指责他的一个重点。东北的势力开始崛起,明军在一次关键战役中被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的控制开始崩溃。
就在明王朝走向衰败之际,明神宗在位期间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活跃。中国的经济在当时处于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开始与中国人进行交流。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逝世,享年五十六条。他的离世标志着明朝的衰落进一步加速。仅仅二十四年后,明朝灭亡。
如何评价这位皇帝?他是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之一,明代的万历纪元持续近四十八年。明神宗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三十年几乎不理朝政。他有着贪酒、贪色、贪财的特点,却始终掌握大权,可谓权谋有术。但他缺乏像朱元璋、朱棣那样的雄才大略。
他即位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终于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由于明神宗沉溺酒色财货的心理病态以及中国封建制度的顽症,明朝未能跟上世界新潮流,反而加速走向绝境。
史书对明神宗的评价是多元的。《明史》中一方面赞扬他在位初期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批评他后期的懈怠和腐败。明史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他的决策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衰落和灭亡。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明神宗的一种深刻反思和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