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不选自己武家人当太子?
历史奇闻:武则天的太子人选之谜
在历史的烟云中,武则天这位独一无二的女皇,她的决策与传奇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她废帝登基,建立了武周王朝,但接班人的选择,却成为她心中的一大纠结。究竟为何她最终没有选择自己武家的人当太子呢?让我们一同探寻这历史的奇闻。
武则天在连废两帝后,登基为帝,一统天下。谁来继承这庞大的帝国,成为她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实,武则天内心深处是希望武家的人来继承皇位的。毕竟,武家人在她的麾下也立下过汗马功劳,她自己也出身于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武家人也许有过这样的梦想。
选择接班人的道路并不平坦。若要传位给武家人,那只能是自己的侄子。虽然她的儿子与她血脉相连,情深意切,但按照传统习俗和制度,侄子与姑姑的关系始终难以超越母子之情。狄仁杰的一番分析,让武则天瞬间领悟了其中的道理。母子情深,自古以来都是最亲近的关系,而姑侄关系始终难以达到母子那样的深厚情感。如果传位给侄子,历史上从未有过姑姑被供奉在太庙中的先例。
在武则天登基的过程中,子孙的反对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江山是老李家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他们不可能轻易接受江山落入他人之手。面对武则天的强势,他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默默忍受。家族趁此机会打压李姓子孙,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重用。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武则天是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然而朝中群臣并不都是这个想法。他们支持武则天称帝是一回事,但若让武则天再传位给侄子则是另一回事了。他们是拥唐老臣,心中都盼望着在武则天死后恢复李唐神器。
到了后期,虽然武则天越来越糊涂,但在群臣的建议下,她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儿子作为接班人。老武家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班。虽然他们擅长权术勾心斗角,但在治国方面实在无能为力。如果一味地传给武家人,恐怕天下真的会因此而葬送。武则天这么做也是为了保全武家人。想想当年的吕后,她死后爆发了诛吕战争,吕家人几乎被诛杀殆尽。因此武则天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只能将太子之位交给其他合适的人选。于是她接回了被贬的李显重新立为太子以确保武家人的安全及帝国长久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