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怎样发展农业和狩猎的
在农业生产领域,每个男性成员都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地选择适合生产的森林和土地。伐木过程中,他们先将树木下半部分砍断,再砍伐上部,利用上部的压力将整棵树压断。对于巨大的树木,他们站在呈“A”形的梯子上进行砍伐。这一过程通常在秋收之后进行,次年正月到二月期间,经过晒干和焚烧的工序,人们在满布灰烬的土地上开始播种。
在种植陆稻和玉米的过程中,耕地并未经过犁耕,人们仅用木棍在土地上撬出洞穴进行播种,随后用脚将土壤覆盖在种子之上。陆稻的种植和收割时间较玉米晚一个月左右,而在收割前的六到七月间,人们会进行一次拔草工作。一个全劳力能够耕种20公顷种子的土地,产量约为两石(每石100公斤)。
由于耕地距离住所较远,人们通常边吃边收,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在收获季节,一些人甚至会搬到地里居住,直到粮食收完吃完才回家。大多数人家在半年以上时间内缺粮,因此他们通过采集和来弥补粮食的不足。
妇女和儿童是采集的主力军。采集的块根植物十分艰辛,有时一两个人用木棍挖掘一整天也难有所获。而男子则主要负责,使用的猎具有竹制的、箭、竹桩、木棒和枪等。对于大型野兽的,全村成年男子都会出动,由有经验的人指挥。
猎物的分配遵循平均原则(包括兽皮在内),兽头奖励给直接猎中者,脖子上的肉则分给他的姐姐(若无则不分配),最好的肉则分给铁匠,以感谢其修理枪和铁农具的贡献。余下的部分则由参与的成员均分。若在林中分配猎物,人们会共同享用一顿美食;若在家中分配,则需举行献祭仪式,祈求山神和祖先的保佑。
对于小动物的捕猎,以户为单位,男女和儿童均可参加。每户每年通常能捕猎到超过100只松鼠。除了满足自家食用需求,剩余的猎物被用于交换生产和生活用品。在长期捕猎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许多猎捕方法,如挖陷阱、安地枪、置地下木杆等。
粮食收成除了与气候相关,还取决于鸟兽的危害程度。人们还饲养鸡、猪、狗等禽畜,除用于祭祀外,主要用于交换粮食和衣物。狗在和看守家园方面发挥着助手的作用,同时也是与外族交换的物品之一。最初的交换场所设在靠近村寨的路上,人们躲在附近的草丛或树林中,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完成交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草皮街”。交换并不等价,例如一头二十公斤的猪只能换两件旧衣服,三个松鼠干巴只能换半公斤盐,一条狗只能换一件旧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