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驾崩后,丧礼流程是怎样的-
【皇家哀荣】:皇帝驾崩后的盛大葬礼流程
随着钟声的响起,皇宫内外笼罩在一片悲痛的氛围中。一位伟大的君主已经离去,他的驾崩是举国同悲的时刻。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场盛大仪式,能让整个国家为之动容,为之纪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朝的皇宫,揭开皇帝葬礼的神秘面纱。
当皇帝的生命之火熄灭,这一刻,举国同悲。他的离去,象征着时代的更迭,也代表着百姓对君主的深深眷恋。被称为“驾崩”的这一刻,无论是百姓还是宫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如果逝去的皇帝是明君,那么他的离世会让百姓怀念;若是暴君,那么他的死亡或许会让百姓欢呼。但无论如何,皇帝的驾崩都是国家的大丧。
嗣皇帝迅速继承皇位,主持大局。不能再以原先的称呼来称呼已驾崩的皇帝,而应以“大行皇帝”来尊称。整个葬礼流程虽然看似简洁,实则极为复杂繁琐,主要包括小殓、大殓、服丧、入葬等步骤,每一步都充满了浓厚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在皇帝驾崩的当天,首先要进行的是“小殓”。皇子、公主、百官等集体摘冠缨截辫,女去妆饰剪发,以表达哀悼之情。几日之后,便是“大殓”,届时,朝野上下都要瞻仰大行皇帝的遗容。嗣皇帝还要带领王公、公主、福晋等行大殓礼,以示尊重。
古代帝后的棺材都是用梓木制成,称之为“梓宫”。梓宫要经过严格的漆饰和金饰,以彰显皇家的尊贵。大殓结束后,梓宫会被安置在乾清宫,设几筵,进行朝、午、晡三个时辰的奠仪。嗣皇帝要亲自上食祭酒,举哀致哀。
接下来,全国上下进入集体服丧的时间。在此期间,朝廷会颁发大行皇帝的遗诏,宣布新皇帝的继位,并告知天下百姓先帝驾崩的消息。遗诏的下发不仅是通知大家服丧,更是新王朝的宣告。如果大行皇帝死得突然,没有留下遗诏,内阁还要代拟一份。
在大行皇帝正式入葬之前,梓宫要从乾清宫移到殡宫暂安。这期间每逢特殊日子都要举行致祭礼。当钦天监挑选好吉日,大行皇帝就可以正式入葬了。在入葬前,还有诸多复杂的流程,如为大行皇帝陵墓镌刻碑额、祭告天地、太庙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嗣皇帝亲自扶棺入地宫,安奉完毕后封好石门,行告成礼,这场漫长而繁琐的国丧才告一段落。
自此之后,人们不再直接称呼大行皇帝的名字,而是使用其谥号或庙号来纪念这位曾经的君主。整个葬礼流程虽然繁琐复杂,但却充分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哀荣,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之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