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兵力不少又占据地利优势 东吴为什么灭亡还
探寻东吴覆灭之迷:从孙权埋下的祸根说起
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东吴以其独特的地位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公元279年,一场惊天大战的导火线被点燃。晋军以司马伷、王浑等八位大将为主导,分六路大举伐吴。尽管东吴坐拥长江天险,兵力高达二十多万,却仅在短短四个月内,便宣告灭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覆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一切的起点,要从东吴的创始人孙权说起。曹操曾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无疑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他巩固了东吴的基业,但在晚年,他却将东吴带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离世,随后的一系列继承人纷争,引发了朝野动荡。孙权的宠爱和放任,让两个儿子互相争斗,形成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也卷入其中。这场争斗导致名臣遭斥、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年幼的孙亮继位,东吴的政治生态被严重破坏。
孙权死后,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东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诸葛恪等人辅政,外有强敌,内有幼主,使东吴难以集中力量应对外部的威胁。诸葛恪征淮南失败后,大权落入孙峻、孙綝等人之手。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频繁更换君主,杀戮重要将领,使东吴的实力急剧下降。
在此期间,东吴的内部形势不断恶化。孙綝废黜孙亮后,又迎立孙权第六子即位。但孙綝兄弟掌握的权力远超君主,他们残暴无道,杀害了许多重要将领和忠臣。这样的统治方式导致东吴的军队士气低落,人民怨声载道。
与此晋国却在积极备战。公元269年,晋武帝派大将羊祜坐镇荆州,准备灭吴。羊祜采取轻徭薄赋的策略,安抚人心,并通过攻心战使吴军的离心力大增。另一方面,羊祜整饬军备,训练士卒,准备物资,尤其是严格训练水军以应对东吴的地理特点。他为彻底灭掉东吴准备了整整十年时间。
公元279年,晋军大举进攻。虽然有人看出了晋国的野心并试图劝谏孙皓,但孙皓却听不进任何忠告。他既不加强防备,也不励精图治,仍旧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晋军进攻时,东吴方面上下离心,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败退。最终,王濬所率的舟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投降。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身为统治者如果只是享乐而不顾百姓死活即使拥有再多的兵力和难以攻克的天险也终究会失败。孙皓佣兵二十余万却把先祖江山拱手让人其教训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