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将太子赐死,背后有什么原因?
一位鲜卑明君的悲情决断:孝文帝与皇太子元恂的恩怨情仇
虽然出身鲜卑,孝文帝却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他积极推进汉化改革,致力于民族融合,为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甚至赞誉他拥有舜、文王的风范。就是这位明君,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他下令赐死了自己的长子、皇太子元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孝文帝的皇太子元恂,原名元恂,字元道。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刚一出生,母亲林氏就被处死。原来北魏有一项残忍的制度:生下皇太子的妃嫔都要被处死。孝文帝虽仁厚,却不得不遵从这一制度,唯有林氏例外。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坚决反对,最终导致了林氏的死亡。
失去母亲的元恂被冯太后接到身边亲自抚养。他十一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成为北魏皇位的接班人。孝文帝对太子寄予厚望,加冠典礼上更是谆谆教诲:“字汝元道,所寄不轻。”元恂的行为却令孝文帝失望。
随着孝文帝经常外出征战或巡视外地,元恂被奉命留守洛阳。他对父皇的汉化改革并不热心,既不喜欢读书学习,也不愿居住在洛阳。元恂体形高大肥胖,更喜欢凉爽的北方。侍从多次劝阻,他却不在意。终于在一次孝文帝前往嵩山的途中,元恂竟企图逃出洛阳返回旧都平城。幸运的是,领军将军元俨守住了城门,才平息了这场危机。
孝文帝闻讯后震惊不已。他悄然返回洛阳,召见元恂,愤怒之下亲自用杖责打,直至自己打累才让弟弟元禧等人继续执行。“百余下”的责打后,元恂被扶出宫外,卧床不起长达一个多月。
之后,孝文帝召集大臣下诏废掉太子元恂。元恂被废为庶人后囚禁于河阳,生活仅免于饥寒。在这段时期,元恂开始悔改,通过读佛经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善。命运并未因此好转。
孝文帝前往平城的途中,途经长安时遇到了中尉李彪。李彪密告孝文帝,说元恂仍与身边的人密谋叛变。孝文帝下令派中书侍郎、咸阳王元禧前往河阳。他们带着诏书和毒酒来到元恂面前,元恂只得饮下毒酒自杀,年仅十五岁。
元恂之死的原因复杂多样。他在政治上保守不愿支持父皇的改革甚至想叛逃平城这引起了孝文帝的不满。此外后宫冯皇后对元恂的排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她更扶持孝文帝次子元恪希望由元恪即位因此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孝文帝临死前下诏赐死了冯皇后这一事件为孝文帝与皇太子元恂的恩怨情仇画上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