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江龙李俊真的跑到泰国自立为王了吗?
《水浒全传》中的梁山大业,因宋江的一念之差而烟消云散,那108位英雄好汉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在水浒的尾声中,却留下了三位英雄的故事线索,他们是李俊、童威和童猛。这三位英雄在原著中,在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后,选择了远离中原,去寻找新的生活。他们的命运究竟如何?陈忱的《水浒后传》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李俊等人并未在中原的战火中消逝,而是选择了海外的新世界作为他们的家园。他们寻找到了新的国度——暹罗国。关于这个暹罗国的真实位置,人们产生了疑问,它真的是现在的泰国吗?
细读《水浒后传》的读者会发现,书中所谓的暹罗国,其实并非现在的泰国,而是位于台湾省附近。这一推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从书中的细致描述中找到的线索。
李俊等人在大闹太湖后,经历了抢船出海的一系列行程。他们出吴淞江,经普陀山、韭山门、清水澳、金鳌岛,最终到达暹罗国。按照书中的描述,这些地点之间的行程不过两三天。以地理推算,这么短的行程是不可能到达泰国的。而这些地名,如吴淞江、普陀山、韭山门、清水澳、金鳌岛等,在现实中都有对应的影子,这说明陈忱在创作这些地名时是有依据的。
《水浒后传》中的牡蛎滩救驾一节,描述了李俊等人在清水澳得知高宗被金兵困在牡蛎滩,迅速领兵前去救驾的情节。结合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两宋之际,金军曾追击宋高宗,而小说中的牡蛎滩位置与历史上的台州附近相符。从地理角度看,台州距离金门等地也不远,这与小说中的描述相吻合。
宋史中关于流求的记载与《水浒后传》中的描述也有相似之处。流求国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方式,都与书中描述的情境相符。尤其是关于清水澳的描述,更是与史书中的记载相吻合。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浒后传》中的暹罗国其实指的是台湾省附近的地方,而不是现在的泰国。陈忱在创作时借用了暹罗的古称。奇事网关于混江龙李俊是否真的跑到泰国自立为王的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寻找的新家园,是远离战火、宁静安详的东方海岛。
这一故事的延续,不仅给水浒传增添了新的色彩,也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和慰藉。李俊等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仍有新的生活等待我们去。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水浒传》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