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通用货币真的是银子吗 如果乱用的话会怎么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银子的认知总是充满了神秘与误解。今天,让我们跟随风趣网小编的步伐,一同走进银子的历史世界,解开那层尘封已久的面纱。
在古装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主角在饭馆潇洒地吃完饭,随手掏出银子结账。如果你穿越到明朝,试图用银子进行交易,那你可能会引来周围人异样的目光,甚至陷入困境。因为在明朝开国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货币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历了元末的战乱,铜矿开采停滞不前,市面上的铜币数量锐减。洪武八年,朱元璋决定发行——大明宝钞。其币值从一贯到一百文共分为六个等级。为了方便识字不多的人们使用,他还特意设计了上的钱币图案,简单易懂。
看似人性化的设计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陷阱。朱元璋的发行并不建立在严密的准备金制度之上。这意味着大明宝钞的兑换是单向的:百姓可以用真金白银换取,但反过来却不行。这无疑是对百姓财富的赤裸裸掠夺。
朱元璋还规定百姓在纳税时不能全用,必须搭配真金白银或铜币。明廷在收税时更倾向于使用,但在支付时却尽量减少的使用,这种做法极其无赖。而且,大明宝钞的发行量没有限制,印钞机不断运转,贬值在所难免。
面对这样的货币体系,民间自然是不买账。朱元璋则通过禁止金银交易、强制使用和铜钱等手段来维持大明宝钞的地位。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挽救大明宝钞的崩溃。不到一个世纪,大明宝钞就失去了其货币价值,成为了一张废纸。
明朝是个重视祖宗法度的朝代,尽管大明宝钞已经失去了流通价值,明朝廷仍然坚持对银子的流通管制。在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使用银子被视为犯罪行为。直到明朝中后期,才逐渐放松了对银子的禁令,银子终于成为了市场上的流通货币。
如果你在明朝初期试图使用银子进行交易,那么你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后果。那时的大明宝钞虽然失去了价值,但仍然被保留下来,成为了礼仪的象征。每逢佳节,皇帝会象征性地给大臣们发放宝钞,而大臣们则感激涕零地接受皇上的赏赐。
银子的历史充满了曲折与变迁。从明朝的货币体系可以看出,经济的运行受到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银子的地位也从被禁止到逐渐成为流通货币,这一历程充满了波折。通过了解银子的历史,我们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明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