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6%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数字农业崭露头角,县域智慧化水平稳步提升
在金秋的十一月,重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正在举办一场引领农业未来的盛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此盛会上,《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了众多目光。据该报告披露,我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在2019年已经攀升至36%,相较于前一年,这一数字提升了3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份报告是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携手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共同打造的智慧结晶,其数据覆盖了全国2329个县(市、区),几乎实现了涉农县域的全面覆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也是经过精心策划,包括发展环境、基础支撑、生产信息化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更深入细致的15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全面而细致地反映了我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
报告详细展示了数字农业的发展成果:在2019年,我国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了75.5%,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总投入高达182.1亿元,社会资本总投入更是达到了478.5亿元。数字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了23.8%。农产品网络零售也在逐步兴起,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了10%。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达到了17.2%。行政村的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也高达74%,显示了数字技术在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虽然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但挑战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仍然突出。对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正在为各县(市、区)提供一个找准位置、明确差距与方向的平台,成为推动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我们将坚持关键绩效理念,持续优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数据的开放共享,释放数据的巨大价值,助力数字农业的繁荣发展。
重庆的农产品交易会只是全国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我国广袤的田野上,数字农业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未来大步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农业将更加智慧,未来的农村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