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过年时的三大特殊嗜好
晚清“榜首女性”——御前女官裕德龄的称号,彰显了慈禧太后在晚清时期的威赫权势。作为两朝最高决策者,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我国长达四十七年之久,这一称号无疑是对她地位的真实写照。
除了政治上的铁腕执政,慈禧也有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离开龙椅、脱离凤床之后,她展现了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一些特殊嗜好。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三大嗜好便是下厨、收礼和看大戏。
裕德龄曾在宫中为慈禧太后服务两年,后来她在美国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一书。书中生动描述了慈禧太后在时的生活状态,尤其是春节时的特殊嗜好。每逢春节,慈禧喜欢亲自下厨,做糕饼祭祀。在大年三十前一星期,她开始“放假”,不再处理国务,专心于烹饪。她做的糕饼,尤其是第一块,都显得非常忠诚。
除了下厨,慈禧还非常喜欢收受贺礼。每年春节,她都会收到许多宝贵的礼品,这些礼品后来成为了她的陪葬品。其中,有来自细微的用品、珠宝、绸缎,甚至还有衣服。她对这些礼品非常在乎,会一一查看,喜欢的就留下来使用,其余则锁进库房。
由于收到的礼品太多,慈禧设有专门的保藏间。她的地宫中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这些瑰宝的来源,部分就是来自每年的春节收礼。臣子们将送年礼看作是凑趣晚清“榜首女性”的绝佳机会,因此会送上各种珍稀礼品。
除了上述两大嗜好,慈禧还热爱看大戏。在宫中,她经常观看各种戏剧表演,这也成为她娱乐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戏剧表演既有传统剧目,也有新编剧目,展现了慈禧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慈禧不仅是晚清的政治决策者,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嗜好的普通人。她的下厨、收礼和看大戏等嗜好,展现了她的多面性。她的故事和经历不仅令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让人对这位晚清“榜首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袁世凯与慈禧之间的礼物交换,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盛宴。或许袁世凯从开始就未曾将那件礼物真正视为一件服饰,而是将其视为珠宝与华丽衣物的完美结合。那件举世瞩目的“宝衣”,在袁世凯手中,仿佛被赋予了超越其本身的价值,更像是一件镶嵌着珠宝的艺术品。慈禧欣然接受,甚至穿上它,真不愧是她。这件“宝衣”最终或许被送进了慈禧的地宫,作为陪葬品永存。
袁世凯的送礼之道,实在令人叹服。他总能审时度势,巧妙拍马。有些官员却未能领会其精髓,礼物虽重,却未必能如慈禧心意。比如,若慈禧已拥有某物,再送则难以引起她的兴趣。德龄姐妹与母亲送的法国镜子、香水及化妆品,都是当时的稀罕之物,慈禧欣然接受。而两广总督与袁世凯同年送出的珍珠礼品,虽然珍贵,却未能引起慈禧太大的兴趣,只因她已拥有众多珍珠。这其中的微妙,可见一斑。
慈禧的虚荣心极强,不仅臣子要送她年礼,皇后和宫妃们也不例外。但相比大臣送的珠宝,慈禧更看重家人和身边人送的充满亲情的小礼物,如亲手做的鞋、手帕等。而丫头、宦官们则通常送糕饼点心之类。可见,送礼之道不仅要考虑礼物的价值,更要考虑受礼者的喜好和感受。
大年三十的清晨,慈禧的春节活动便拉开了序幕。她要敬神祭祖,行辞岁仪式。仪式结束后,她会向众人分发压岁钱。夜晚,慈禧的活动便是掷骰子。这一夜,宫女们都会竭尽全力争取赢得太后的钱,但当慈禧快乐时,她会把自己赢的钱放在地上,让大家去抢,以此取乐。
大年初一,慈禧的必备节目便是看戏。天刚亮,戏台已经搭好,等待慈禧的到来。她最喜欢听的是淫戏,为此大宦官专门建造了一座戏楼。有时候戏过于低俗,连皇后都觉得难以忍受。但这一天,慈禧会邀请家人、身边人一起观看戏曲,享受这份欢乐。甚至在平时威严的她,在这一天会变得像老奶奶一样善良,给人带来温暖。直到黄昏时分,初一大戏才结束。慈禧会亲自演唱小曲,让大家都感受到她的快乐与平易近人的一面。
袁世凯与慈禧之间的礼物交换、大年三十的辞岁仪式、大年初一的看戏活动等都展现了清朝宫廷的繁华与热闹。也让我们看到了袁世凯的聪明才智与送礼之道,以及慈禧的虚荣心与善良之处。这一切都被描绘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