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才女,风流好酒逍遥随性,休夫再嫁乃
中国历史上的才子佳人众多,然而真正能称得上是风流才女的却寥寥无几。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满腹诗书,早年生活优渥无忧。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低下,但她却悠然自得地生活,既有酒肉之欢,也有诗意盎然的生活,更有情投意合的丈夫。
传说中的程颐老先生,作为理学鼻祖之一,他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他曾被问及:“若有孤儿寡母濒临饿死、冻死之境,能否改嫁?”他的回答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观点加上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片面理解,使得当时的社会对女性并不友好。
风流,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与之匹配。大多数自称风流的人,其实只是自诩其名。真正的风流需要的是才华与勇气。在一个并不风流的年代,李清照却活得很风流。她也注定孤独。
说到李清照,她真的是千年难遇一人的风流才女。宋朝是一个全民作词、万众写词的时代,而李清照脱颖而出,成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父亲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不仅得到苏轼的真传,而且才气逼人。她的母亲出生于状元家庭,饱读诗书。李清照没有辜负这样的好基因,早早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情。
李清照嫁给了同样出身官宦之家的赵明诚,两人可称得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当赵明诚外出时,恰逢重阳节,李清照思念丈夫,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表达她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惆怅。自古贤妻良母被要求相夫教子、做家务,而李清照不仅有才,也有情。她不仅要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还要用极具才情的表达方式。
赵明诚收到妻子的词后,被她的才情所倾倒,同时也被她的柔情所感动。他废寝忘食地写了50首词,将李清照的那首混在其中,请朋友评判。朋友只夸赞了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便是李清照的才情所在。
岁月流转,逢难才显佳人真风流。出生富贵、才貌双全的李清照,在经历家难、国破之后,依然保持着真风流。金兵入侵,北宋王朝南迁,李清照南逃。她在乱世中保存了大量的金石文物,却在途中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赵明诚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让李清照失望。他在面临叛乱时选择逃跑,而李清照却忧国忧民。她不仅活出了自己的风采,也让许多男儿为之汗颜。在这个并不允许女子忧国忧民的时代,李清照却做到了。她的才情与勇气,让她成为了真正的风流佳人。当我走到乌江畔,见到那兵败自刎的历史现场,心中涌起的情感如潮水般激荡。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吟咏出《夏日绝句》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雄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令身后的赵明诚感到羞愧难当。
背井离乡,四处逃难的赵明诚,因战乱带来的抑郁成疾,最终病逝于今天的南京。此后,李清照独自一人漂泊在南方,但她仍然心系家国,深情地表达:“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的才华、家国情怀、胆魄骨气,足以让她的时代为之失色,风韵无双。在她的一生中,不仅再嫁他人,更勇敢地选择了休夫。在那个时代,这是极为大胆的举动。
赵明诚离世后,李清照孤苦无依。在她49岁时,她选择了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是一个伪君子,他娶李清照的目的,一是为了她的姿色,二是为了她的才名,三是为了她手中的文物古籍。
结婚后的张汝舟发现李清照的大部分文物古籍已经遗失,剩下的又被李清照视为生命般珍贵,不肯相让。他立刻原形毕露,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的骄傲与自尊无法容忍这种屈辱,她决定休夫。
在当时社会,守寡女子再嫁已经伤风败俗,休夫更是天大的笑话。宋朝的律令明确规定,女子休夫无论对错都要坐牢三年。李清照宁愿坐牢三年,宁愿承受世人的讥笑,也要坚决摆脱张汝舟的束缚。
这就是李清照,她曾被上天宠爱,也被遗弃。在残酷的现实中漂泊、挣扎、恨过,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恣意潇洒地爱过、活过。她自号“易安”,然而她的一生又曾真正“易安”过呢?她的经历如同一部充满曲折与传奇的史诗,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