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李晶(他的珠宝体现出了浓浓的中国风)
李晶的故事:从团扇收藏家到传统工艺制作者的转变
江苏苏州的姑苏之地,诞生了一位对戏曲痴迷的年轻人——李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因京剧《锁麟囊》而深深爱上了戏曲,并在此过程中对团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团扇的热爱,如同火焰般炽热,无论新旧,只要遇到,他总会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
高中时期,他用生活费购买团扇,甚至在江南大学攻读设计艺术学硕士时,已成为小有名气的团扇收藏家。一次,他得到了一把古老的清代团扇,虽然破损,但其古朴的工艺和美感深深吸引了他。修复这把扇子却面临困难,因为团扇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
为了守护这份老物件,李晶决定自己动手修复,并深入探索团扇的制作工艺。从2013年开始,他在苏州遍访各类手艺名匠,学习手艺,同时请他们作为自己的师傅。在苏州姑苏区五爱巷的一所老宅里,他创建了“嗜闲居”——自己的工作室。
团扇,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制品,又被称为宫扇、纨扇。李晶对团扇的制作有着深入的研究,从勾画稿、制扇面、制扇框、配扇柄等工序,他都能一一掌握。制作团扇并非易事,熟悉各种材质与工艺是基本的要求。空气的温湿度都会影响团扇的制作与保存,因此必须熟知何时适合制作,何时适合保存。
李晶的第一把团扇制作完成后不久便发霉了,这使他深受打击。经过请教老师傅,他得知是因为制作过程中材料受潮。从此他格外注意,确保制作的每一步都准确无误。他的扇子融汇了缂丝、刺绣、宋锦等多种技艺,更加精致富丽,堪称传统手工艺的集大成者。
尽管家人对他的选择表示反对,认为这可能是一项砸钱的事业,但李晶却坚持自己的热爱。他知道有些扇子做出来可能没有人买,但他仍然坚持制作。他的扇子有着自己的创新之处,简约的图案设计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大部分扇子不仅在市场上受到热捧,甚至走出国门,用于时尚大片和影视剧的拍摄中。
李晶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团扇的制作,更是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关于守护与创新的探索。他的每一把扇子都是一份对传统工艺的致敬,也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以收藏为乐,总喜欢搜罗各种奇奇怪怪的老物件,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一只残缺的老银针筒,原本这是女子们用来存放针线的物品。他独具匠心,将其镶嵌在扇柄上,使之焕然一新。他的创造力让人叹为观止,一些发簪上的大漆装饰也被他巧妙地运用在扇子上。他甚至能够巧妙地将一些废弃的笔杆和烟杆变废为宝。
他的扇子上的图案都是他亲自设计的,灵感源于生活的点滴细节。逛街时,他总是能从各种物品中看到扇子的影子,他的脑海中总是充满了奇妙的灵感。这也使他常常与朋友发生争执。每当他们同时看上一样东西时,他总是能找到理由将其据为己有。
他的扇子如同诗中所描述的那样,“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尽显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除了制扇工艺,他还是一位珠宝设计师。自2014年起,他开始尝试将珠宝设计与扇子艺术相结合。他巧妙地运用一些旧珠宝作为扇子的点缀,这种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他的珠宝设计同样充满了中国元素。他借鉴了古代的錾刻、珐琅、辑珠、花丝等传统首饰制作方法,使用明清时期的白玉、翡翠、蜜蜡、玛瑙等珍贵材料,将中式美学融入现代珠宝设计中。其中,他以恩师姓名和所传剧目为灵感设计的五枚胸针吊坠,虽选取的意向不同,但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美。
他的团扇精美绝伦,珠宝设计别出心裁,他的匠心独运让人折服。听完他的故事,你是否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是激励我创作更好文章的动力源泉。让我一同见证他的创造力与匠心,共同探索更多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