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先民故事:金刚勇士传奇再现_传奇历程展新篇年份改为2025年
《金刚勇士》牛先民
作者:李太忠
牛先民,这个名字在我团二营六连中如雷贯耳。他于1982年12月入伍,短短两年内便在1984年2月加入了党的行列。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1986年7月23日,牛先民与班长坚守在17阵地的6号哨位上。狡猾的越军趁大雨之机,向我们的阵地发起了偷袭。
当晚21时43分,越军一个班的兵力悄悄接近阵地。牛先民和班长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立即开火。枪声惊醒了其他战友,他们迅速占据有利位置,与敌人展开激战。在战斗中,一颗手在牛先民身边爆炸,他的腹部被炸伤,流淌出温热的血液。他强忍着疼痛,将流出的肠子塞回腹内,继续战斗。他的坚韧和勇敢感染了全班战友,共同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牛先民最终因伤势过重昏倒在战斗工事内。
班长和战友们惊觉他的伤势严重,迅速利用战斗间隙将他抬进猫耳洞。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们发现牛先民身上有17处伤口,其中最严重的是腹部的九公分长伤口。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衣,雨水也顺着伤口渗入体内。
阵地上的白翎军医紧急处理了牛先民的伤口,并立即报告了营团首长。由于雨势过大,通往阵地的道路被泥石流淹没,充满了危险。也可能随着泥石流滚入交通壕内。但8名由员组成的担架队,冒着大雨和敌人的炮火,不顾自身安危,去抢救奄奄一息的牛先民。他们花了8个小时才走完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
师团接到报告后,克服重重困难,将牛先民转送至芭蕉坪师医院。因失血过多,183团团长李其安亲自为牛先民输血。经过季振宗院长的精心治疗,牛先民最终保住了生命。
牛先民的英勇事迹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的女记者董月玲提出要采访他。尽管牛先民的伤情稳定,但腔内感染严重,仍有生命危险。在师医院的允许下,董月玲在云南电视台女记者李作琴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探望牛先民。面对满身绷带的牛先民,董月玲问他疼不疼?牛先民坚定地说:“我对不起连队和同志们,我要尽快康复回到连队和大家一起战斗!”他的坚韧和勇敢感染了所有人,成为了真正的“金刚勇士”。董月玲在看到一名生命垂危的战士,毫无怨言,毫无个人杂念,反而因这位战士的负伤给连队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深感愧疚。她的内心被战士的英勇和无私所震撼,情感如潮水般涌动,最终在医院病房内因恐血症发作而昏倒。
这位负伤的战士名叫牛先民。我们的部队在上阵地前,对战士们进行了深入的教育,明确要求大家在战斗中坚决贯彻军委“小代价,大战果”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取得战斗的胜利,还要尽量减少伤亡。对于连队来说,伤亡的大小和物资消耗的大小在战斗评价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牛先民担心自己的负伤会影响连队的评功评奖,因此感到自责。
牛先民的英雄事迹和精神风貌并未因此埋没。伤愈出院后,他积极投入到连队后勤保组的工作中。在短短的150多天里,他往返前沿阵地60余次,运送各类物资超过500公斤,为战友们转发信件4000余封。他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被战友们誉为“金刚勇士”。
战后,为了表彰牛先民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荣誉,战后只有5人在整个47集团军中获此殊荣,而我们61师仅有两人,其中一人是已逝的烈士赵怡忠副连长,牛先民是另一个活着的英雄。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他不断前进,最终他被破格提干,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如今,牛先民已经是陕西省军区某预备役师的副政委,大校军衔。他继续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