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对女人从来都是不假颜色?为什么对巴寡妇清却如此赏识
公元前247年,一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在帝国发生了。继位的秦王嬴政年幼,国政被权臣所掌握,而背后则是吕不韦的仲父之影。那时,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正值风华绝代之年,而传闻她和吕不韦之间有着暧昧关系。年幼的嬴政或许早已察觉此事,这无疑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并执掌大权,他在适婚的年龄却并未迎娶正妻。虽然后宫佳丽众多,甚至育有子女,却迟迟没有确立皇后之位。有人猜测,或许是因为母亲的过去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使他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嬴政的眼中,寻找一个真正贤良淑德的女人作为妻子似乎变得异常困难。相关史书中并未记载他的婚姻观和选择背后的原因。
在众多的女性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巴寡妇清。她是一位在丈夫去世后没有再嫁的寡妇,独自继承了家族的丹砂产业,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丹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颜料和药材,在当时极为珍贵,巴寡妇清因此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存在。据说她还为长城的建设捐献了大量财富,为秦始皇的骊山陵墓提供了大量的朱砂和水银。她的诚信和慷慨赢得了秦始皇的敬重。
秦王嬴政曾专门召见她这位近乎晚年的女子到咸阳都城。巴寡妇清抵达咸阳后,因其坚守贞节、勤俭持家、慷慨捐赠的行为被嬴政尊称为“贞妇”。她和嬴政的母亲赵姬截然不同,从未有过轻浮的行为,也未曾,这使得她在嬴政心中得到了独特的地位。为了表彰她的贡献和品质,嬴政给予了她最高的礼遇,让她在咸阳客居,享受天伦之乐。巴寡妇清最终在公元前220年去世,葬于秦国都城咸阳附近。为了纪念她的事迹和贡献,嬴政下令在她的葬地筑起“女怀清台”,以昭示天下。巴寡妇清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佳话,也是唯一一位得到秦王嬴政如此赏识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