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演唱会竞争 内卷 周杰伦竟然输了|短
平台间的“流量大战”从未停歇,而这一次,三大平台——快手、抖音和TME live竟在同一天展开线上演唱会,仿佛是约定好的狭路相逢。
11月19日晚8点,线上音乐盛宴准时开启。周杰伦的“哥友会”因其久未露面而备受瞩目,无疑是当晚的焦点。与此抖音平台上腾格尔的“腾点心情听听歌”和TME live上的鹿晗“不插电音乐会”也吸引了大量粉丝围观。
这场音乐盛宴,如同一场青春的回忆与时代的交响。周杰伦、腾格尔到鹿晗,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年代的音乐记忆,他们的歌声勾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同一时刻,歌迷们也在各大平台间切换,享受这场音乐的盛宴。
以周杰伦的“哥友会”为例,快手为其打造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盛宴。预约送门票、明星互动、网友票选演唱曲目等活动,让这场线上演唱会充满了期待感。黄渤、华少等明星的助力,更是将这场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尽管只有短短的五首歌,但歌迷们的热情通过数据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看似稳赢的流量大战,实则暗流涌动。鹿晗和腾格尔的演唱会也在当晚举行,他们凭借精彩的演唱和创新的演出形式,成功破圈,吸引了大量观众。从流量数据来看,两大平台至少分走了当晚原属于周杰伦一半的流量。
从制作品质和演出内容来看,鹿晗和腾格尔的演唱会更胜一筹。他们的演唱曲目数量和直播时长都超过了周杰伦,观众和粉丝们对此也表示了更高的认可度。
这场线上演唱会的竞争,不仅是一场流量的争夺,更是一场创意与品质的较量。虽然快手在流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制作品质和观众认可度上,仍有待提高。未来,期待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线上音乐盛宴。鹿晗与周杰伦的演唱会风云:新旧偶像的力量碰撞
鹿晗与好友们的小聚演唱会,以其新颖的聚会形式、动人的歌声和独特的故事诉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而深受Z世代喜爱的前辈艺术家腾格尔,也凭借个人特色的演绎持续引发关注。即便从扩大影响力及粉丝经济等角度考量,这场音乐盛事也不逊色于周杰伦的“哥友会”。
略去不论在贯穿多世代的国民偶像周杰伦的影响力,我们聚焦于90、00后的偶像鹿晗,以及他在近期音乐活动上的表现。在11月19日晚8点,“鹿晗演唱会”瞬间成为微博热搜的焦点,讨论量高达2万。相较之下,“周杰伦哥友会”的讨论量则逊色许多,甚至有不少网友疑惑周杰伦直播的具体平台。
随着周杰伦直播的开启,短短十分钟,点赞数便破亿,实时观看人数超过500万。与此腾格尔的直播观看人数也突破了500万。鹿晗演唱会的影响力更胜一筹,持续占据热搜榜榜首。
直到开播45分钟后,“周杰伦哥友会”才艰难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但讨论热度仍不及鹿晗。腾格尔的场观人数已超过了1100万。随着夜幕的降临,周杰伦结束了短暂的五首歌曲的演唱后直播结束;而鹿晗则与毛不易分享完相识的感人故事后,开始演唱《像我这样的人》。与此腾格尔的演出仍在继续,直播间人数已经逼近两千万。
周杰伦演唱会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1129万,虽然与7月的快手独家直播相比成绩有所增长,但社交媒体的营销效果和观众对现场演出的反馈却稍显不足。考虑到周杰伦佛系运营的风格以及粉丝大盘的微博活跃度,这一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对比鹿晗的音乐会和其他演出,其在现场主题策划、乐队编制、舞美设计、选曲演唱、设备音效、环节设置以及嘉宾选择上都表现出卓越的品质。鹿晗邀请五位嘉宾,演唱了16首歌,直播时长达到1.5小时,被众多网友誉为“追星人应该看的高质量演唱会”。
相较之下,周杰伦的“哥友会”虽然同样掀起了一波情怀浪潮,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现场杂音过重、听感不佳、环节设置粗糙等问题受到网友吐槽。许多观众觉得内容略显敷衍,仅五首歌曲难以满足期待,连麦环节也显得有些尴尬。不少观众在听完杰伦的五首歌曲后便迅速离场,直播间人数也大幅下降。
与此抖音平台的在线演唱会也在不断进步,逐渐展现出品质感。从鹿晗到周杰伦,再到整个在线演唱会市场,都在不断地发展与演变,为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音乐体验。不久前,刘德华的“把我唱给你听”专场成功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目光。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艺人的职业精神,其演出内容的精心策划和舞台制作的精良更是诚意满满。这场演出不仅富有大众情怀,更带有新颖的元素,无疑提高了粉丝们对接下来国民偶像周杰伦首场在线演出直播的期待值。
外部环境上,2022年的线上演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进化。在这个内卷的行业里,每一场精心策划的线上演出都在逐渐提高大众用户对明星线上演唱会的期待值。体验上,音乐用户和粉丝对线上演唱会的满意度标准也随之提高。
而从内部因素来看,尽管快手拥有独一无二的周杰伦,但他的快手营业状态显然并未达到预期。周杰伦在快手发布的短视频数量有限,且内容并未深入接地气,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官方营业状态”,并未展现出快手用户所熟悉和喜爱的亲民形象。
此次周杰伦的线上歌会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即使平台方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在快手庞大的内容生态中,周杰伦的巨星效应可能并未如平台预期的那么显著。顶流周杰伦与国民级短视频平台的联手未能产生预期的互相加持效果,可以说,这次合作未能实现双方的共赢,令人感到遗憾。
显然,在这个时代,只有依赖咖位这一张牌,已经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了。我们不禁思考,在每场流量大战的背后,是数字内容连接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那么,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触动他们,让他们在线上直播间里齐聚一堂呢?
展望未来,2023年的在线演出流量竞争恐怕会更加激烈。各大平台需要新的方式,寻找能够触动观众内心的内容,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不仅是明星与平台之间的较量,更是数字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之间的连接。只有真正触动每一个个体的内心,才能在这个内卷的行业里找到突破和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