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烧尾宴极尽奢华,又是怎么结束的?
在盛唐的繁华长安,八水长安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世界的中心都市。这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每一位长安帝王都仿佛成为了“世界之主”。以那位才华横溢、具有治国方略的杰出帝王为例,他的英明领导使得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这辉煌的盛世之下,朝堂之中也曾有过纷争与混乱。特别是那两位亲生儿子——和,他们先后两次登基称帝,却都因品性过于隐忍、柔弱,导致了朝堂的动荡。正因如此,韦后、太平公主等“女权人物”得以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历史上,仅出现过一次由武则天引发的改朝换代。而在韦后与太平公主的时代,最大的权力竞争者却成为了独霸朝纲的李隆基。
盛唐时代不仅仅是一个皇权竞争的时代,更是一个讲究的时代。即使是皇帝,也逃不出这个讲究的小圈子。以大唐的“烧尾宴”为例,这是一场皇帝亲自操办的盛宴。
所谓“烧尾宴”,是指在长安城里极为盛行的一种特殊宴会。一听“烧尾”,便与美食紧密相连。当时的新任官员或升迁的官员,为了答谢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都会举办盛大的烧尾宴。这种宴会代表着唐朝最顶级的国宴,其推动者与倡导者竟是武则天的宝贝儿子——李显。皇帝所钟爱的事物,手下的新官与老臣自然不敢拒之门外。
“烧尾宴”的风习大约起于唐中宗李显执政的景龙时期,即707-709年。它只在唐朝流行了大约二十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就迅速中止了。尽管它的持续时间不长,但在那段时间里,长安城丰富的饮食资源和高超的烹调技术却因为“烧尾宴”而大放异彩。可以说,“烧尾宴”是盛唐文化的一朵奇葩,没有它,也不会有后来的“满汉全席”。
据记载,韦巨源在官拜“尚书令”时,曾在家里设下“烧尾宴”邀请唐中宗参加。那次的“烧尾宴”共上了58道菜,其中包括冷盘、热炒、烧烤、汤羹、甜品和面点等各式美食。为了叫皇帝大快朵颐,韦巨源不惜血本,精心准备每一道菜品。
当李隆基掌握政权后,“烧尾宴”便被推进了历史的烟尘之中。年轻的唐玄宗可能并不在乎唐中宗迷恋美食的童话故事,他更关注国家的治理与民众的福祉。尽管如此,“烧尾宴”在盛唐时期的确是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它展现了长安城饮食文化的繁荣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