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晋最笨的皇子也能当上皇帝?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或许不常被提及,但如果我提及他的名号,你可能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如果你仍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么我要提到的这位人物是晋惠帝司马衷。对于那些不知道晋惠帝是谁的,我只能表示遗憾,因为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如此的特殊——他被许多人视为我国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之一。
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他的奇特事迹。这些事迹并非寻常,更像是一场笑话。其中一个故事发生在黄金园,当时晋惠帝听到蛤蟆的叫声特别响亮。他好奇地问身边的侍卫:“蛤蟆的叫声为何如此大声?是为了公事还是为了私事?”那些不懂蛤蟆语言的人自然无法回答。于是,臣子告诉他,蛤蟆在公家的地方叫是为了公事,在私人的地盘上叫是为了私事。这个故事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对晋惠帝的智商产生质疑。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天下大乱的时代,许多百姓因饥饿而死亡。晋惠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震惊,他疑惑地问:“既然没有饭吃,那他们为什么不吃其他东西呢?”这个问题暴露了他的无知和愚蠢。
那么,为什么司马衷能够成为皇帝呢?这要从古代的皇权继承制说起。在我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皇位传承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所有儿子中,老大生的儿子优先继承皇位。而司马衷是老大生的第二个儿子。为什么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而不是第一个儿子呢?因为他的哥哥早年夭折。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司马衷继承皇位毫无争议。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司马衷是一个智障,如果让他来管理国家,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只有九岁。在这个年纪,我们都还不懂世事,许多大臣也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小,无法理解政务。他的母亲深受皇帝的宠爱,而且母亲以子为贵。他被立为太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的愚蠢和无知越来越明显。他的父亲开始感到尴尬和困惑,甚至开始与皇后商量更换太子的事。但皇后坚持老祖宗的规矩不能改,所以司马炎最终只能作罢。
当司马衷十四岁时,他的父亲为他选了一位开国功臣的女儿作为妃子。他按照惯例入住东宫,并开始组建自己的行政班子。在这个阶段,他与许多大臣接触,但那些大臣们很快发现他不适合做皇帝,也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尽管众人皆知他的无能和不智,他仍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