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苏轼一生中最后的时光,他是怎么度过的?
北宋时期,有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就是苏轼。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仕途曲折,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当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年轻的皇帝继位,苏轼本以为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未曾想却再次被贬谪至岭南雷州。令人欣慰的是,他被流放的弟弟苏辙得以重回大陆。尽管遭遇重重困境,苏轼却始终保持淡然的心态。他对人生的态度就如同他所写的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即使身处异乡,他也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他内心深处,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海南永远是他心灵的归宿。终于,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苏轼带着小儿子苏过横渡琼州海峡,回到了大陆。他的心情虽然平静如水,但在离别海南时,仍难掩感激之情。在他即将离开海南之际,他深情地写下了《别海南黎民表》一诗:“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海南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苏轼的旅途充满了波折和惊喜。当他路过一座寺庙时,他遇到了一个惊喜的老人。这个老人问他何时能够回到北方,他们一同讨论了过去的事情。他们分享了彼此的故事和经历后成为了朋友。苏轼为老人题写了《赠岭上老人》一诗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在旅途中苏轼还经历了许多其他的事情如经过镇江时与老朋友米芾同游金山寺在庙里看到了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画的他的画像。这让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坎坷起伏的一生并题诗在画像上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在他的旅途中他也一直在关注自己的内心他曾经说过:“心之所安便是故乡。”这句话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最终苏轼回到了常州这个他选好的终老之地这是他心中的家园也是他一生的归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收到了一封来自政敌的信件但他并没有怨恨之情反而表现出了宽容和大度的态度这也展现了他一生的风采和胸怀。就在苏轼写完回信的一个月后在常州他安然离世结束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一代文星就此陨落留下了千古的传奇和回忆。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让人们永远铭记在心正如门生李廌为他写的祭文中所说的那样:“道大难容才高为累鉴平生忠义之心还千古英灵之气。”这是他一生的最好概括也是对后世永远的启示和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