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建立大西国
明朝末年,朝廷大臣结党营私,宦官势力更是独揽大权。这些党派为了争夺权力,相互倾轧,政治上一事无成。这使得明朝后期政治败坏,剥削苛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之天灾不断,农民阶层纷纷破产,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被称为明末农民义军的首波起义,在陕北由王二领导的义军拉开序幕。随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相继举起反抗的旗帜。其中,“闯王”高迎祥的义军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
崇祯七年,各路义军渡过黄河,挥师南下。张献忠率领的义军攻入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曾攻陷夔州、进围太平。重庆女总兵秦良玉率军抵御,成功击退张献忠。随后,高迎祥领导的十三家义军被官兵围困于河南。为了打破围剿,义军以张献忠的部为主力,展开英勇的抵抗,连破固始、霍丘、凤阳城,一路南下,攻克庐州、安庆、和州、滁州,一直打到江苏的仪征。之后,义军回师向西,与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再进入河南,而后进入陕西,最终打回关中。
张献忠的义军与高迎祥在凤翔汇合,此时农民义军已发展到庞大的规模。当年9月,闯王高迎祥不幸遇伏被俘,被朱明王朝处决。李自成等大部转战于潼关以西地区,张献忠的部队成为官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张献忠的部队在鄂、豫、皖等地转战时,多次打败官军。但由于各路义军缺乏统一部署和协同行动,每部各自为战,导致多次连遭挫折。
崇祯十二年5月,张献忠在谷城重新举起义旗,农民起义的烽火再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张献忠在率部突入四川时遭遇失败,农民义军受到重创。张献忠利用矛盾,集中兵力,猛攻新宁,成功进入四川。他在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后,设立六部、五军都督府,并委派地方官吏。张献忠攻占武昌后,自称“大西王”,并建立了大西国。他控制湖南全部、湖北南部以及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最终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大部地区失陷。
四川失陷后,张献忠在成都正式称帝,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国的建立吸引了各地的明朝将领纷纷袭击大西国农民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张献忠仍然坚定地为起义军的不断发展而努力。
整个明末农民起义展示了人民的勇气和力量,尽管面临重重困境和挫折,但起义军始终坚韧不拔,为历史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