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史之最高水位(115年来最高水位洪水通过
在2020年8月20日的清晨,长江五号洪水如猛兽般席卷重庆。那一刻,寸滩水文站的水位跃升至191.62米,比1981年的纪录还要高出21厘米,但却低于历史上的几次罕见水位。这是重庆115年来的最高水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景象。随着洪水向下游推进,三峡水库也迎来了建库以来的最大挑战,入库流量达到了惊人的7.5万立方米/秒。
午后的阳光尚未从洪水的阴霾中挤出,长江从重庆到三峡段的水位和流量已经开始全面回落。这场犹如大自然交响乐的高潮,让人回想起1998年的第六次洪峰,同样是在8月的金色时光中通过长江干流。
这一切的源头,可追溯到8月11日至18日四川的创纪录特大暴雨。这场暴雨的总雨量甚至超过了湖北、江西、安徽的暴雨记录,以及2013年和1981年四川的暴雨过程。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六大河流洪水并发,江和雅砻江的来水也显著增加,形势一度非常严峻,甚至不能排除重现1870年世纪大洪水的可能性。
国家气象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四川7天的最大点雨量高达1262.5毫米,犹如天文数字般的降水量让人震撼。
在这紧要关头,长江上游的水利枢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大水库群紧密合作,暂时拦蓄上游来水,避免形成超级洪峰。三峡水库更是坐镇长江中心,一方面准备接纳历史级大洪水,一方面适度加大下泄力度,保护着重庆和荆江大堤。事实证明,这样的努力使得长江未出现8万立方米/秒以上的超级洪峰,而是形成了7.5万立方米/秒的宽峰。据长江委的数据,如果没有各级水利枢纽的调蓄,重庆水位恐怕会再上涨三米。
就在8月18日,重庆洪崖洞前的马路被江水淹没,仿佛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而长江源远流长、流域广阔的特点也让我们知道,上下游的洪水往往是错开的。但今年的情况却打破了这一规律,上下游极端洪水相继发生,背后的气候动因和变化趋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随着华西秋雨的来临,虽然四川、重庆等地还有一段降雨集中期,但今年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因为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跃,使得西南水汽被分散,川渝暴雨的威胁已大大减小。即便到了9月中下旬的华西秋雨再度来袭,其威力也将大为减弱。可以说,今年的抗洪虽然还未结束,但风雨已逐渐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