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作为雍正的宠臣之一 死后墓地为何被乾隆推平
对推平镜墓地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鄂尔泰、田文镜和李卫这三位宠臣的故事。他们曾在朝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历史的更迭总是无情,到了乾隆朝,田文镜和李卫的命运都遭受了巨大的转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田文镜的人生历程。
田文镜,镶蓝旗汉军出身,虽在旗人中的地位不高,但他凭借监生的身份踏入了仕途。他的仕途生涯起步于康熙二十二年,年仅22岁的他,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长乐县县丞。此后,他在官场上不断升迁,历任山西宁乡县知县、直隶易州知州等职位。他在各地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备受赞誉。
田文镜的才华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引起了皇子的注意,雍正帝继位后,他开始受到重用。雍正元年,田文镜被任命为山西布政使,他在山西执政期间,使得该地的吏治和财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他的表现赢得了雍正帝的赏识,此后相继出任河南巡抚和河东总督,负责清查地方亏空和黄河河道治理。
在河南,田文镜推行的新政引发了朝野的巨大争论。他要求士绅一起缴纳赋税,这一政策实际上体现了雍正的想法,田文镜只不过是充当了雍正的开路先锋而已。由于新政符合雍正的心意,雍正帝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甚至回复了一条网红批示:“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原本田文镜可以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然而不幸的是,他在雍正十年就去世了。为了表达对他的功绩的认可,雍正帝赐给他端肃的谥号,并赐葬泰陵附近。在他去世后不久,雍正帝也去世了,新皇帝乾隆对他很不屑。
乾隆皇帝一向自视甚高,对前朝重臣多有贬低。他对田文镜这样爱抢风头的大臣特别讨厌。田文镜虽是汉军旗人,但终究是个汉人,乾隆皇帝向来首崇满洲,对汉臣比较鄙夷和轻视。在乾隆皇帝一上台就对田文镜进行批判。后来乾隆借口田文镜的墓地侵占了御道,授意将其墓夷为平地,只保留了两座石碑。
田文镜的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从一个普通的旗人子弟,到成为雍正帝的重臣,再到乾隆朝被批判、墓地被夷为平地,他的命运与王朝的更迭紧密相连。而乾隆死后,他的宠臣和珅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一切都仿佛预示着历史的无情与变迁。
回望田文镜的一生,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个人的命运往往受到时代的影响。田文镜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残酷与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