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宰相和枢密使相比 谁的权力更大

天天娱乐 2025-08-26 17:44www.verzenio.cn娱乐八卦网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宰相与枢密使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在古代,枢密使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这一职位始于后期,起初由宦官担任。随着时间的推移,枢密使逐渐由武将掌握。特别是在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战争频繁,枢密使的职权扩大到了极致,其地位也迅速上升,甚至与宰相相提并论。到了北宋时期,枢密使制度发生了变化,任职者逐渐由武将转为文官,其职权范围也开始缩小。

与此在北宋时期,宰相的官称是“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说,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一文一武,共同执掌朝廷大权。那么,问题来了,在北宋时期,宰相和枢密使谁的权力更大呢?

需要指出的是,北宋历史上,宰相和枢密使之间的权力和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在北宋初期,由于战事较多,武将地位较高,因此枢密院的权力相对较大,甚至超过宰相。为了避免宰相一家独大,北宋朝廷通过设立枢密使来执掌兵马,同时设立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来掌管财务。这一时期的宰相权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枢密使则因掌管兵马而拥有较大的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朝廷的官职制度发生了变化。在元丰五年(1082年),北宋朝廷撤销了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职权,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职权。这一变革使得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成为北宋的两位宰相。

在此基础上,经过宋神宗的改革,宰相和枢密使的权力基本相当。进入北宋中期后,“重文轻武”的趋势逐渐明显,相同官职品级的基础上,文官的地位和权力一般要高于武将。到了北宋后期,为了防范和限制武将权力,朝廷一般用文官来执掌知枢密院事,这使得宰相的权力逐渐超过枢密使。

在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分别对皇帝负责。那时,宰相与枢密院被称为“二府”,掌管文武;而三司则被称为“计省”,独自掌管财政。宰相和枢密使之间是一种平级关系。在北宋历史上也存在宰相兼任枢密使的情况,这说明在皇帝心目中,宰相的地位要相对较高。

与之前的朝代相比,不管是宰相还是枢密使,在北宋时期的权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宰相的权力被三司使等划分,而枢密使则仅仅掌管调兵大权却没有统兵之权。在北宋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武将成功造反或文臣成功篡权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

Copyright © 2019-2025 www.verzenio.cn 娱乐八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娱乐新闻,韩国娱乐圈,娱乐八卦,门事件,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排行榜,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