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一定要立武则天为后的原因是什么?
介绍李治背后的故事:立后之争与皇权相权的博弈
自古以来,天家之事总是引人瞩目。而李治作为一代明君,其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津津乐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李治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那场关乎江山社稷的立后之争以及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李治为何决定废后立后?背后隐藏着什么大阴谋?这一切,都要从他的登基之路说起。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中,李治原本与帝位无望。历史却选择了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皇子,最终成为大唐的皇帝。这其中,国舅长孙无忌的角色不可忽视。作为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的意见在李世民心中占据重要位置。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更是以国舅之尊、顾命大臣的身份总揽朝政。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早已暗流涌动。李治虽为皇帝,但面对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却常常有心无力。种种情形表明,相权已经隐隐凌驾于皇权之上。李治忍无可忍,决定除去长孙无忌。但势单力薄的他,如何下手呢?
李治选择了从废立皇后入手。这一决策背后,是政治博弈的智慧。他与武则天的联手,成为了这场博弈的关键。废后一事虽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但一个小人物的出现却打破了僵局。这位太子舍人因得罪了长孙无忌被贬为璧州司马。他却在李义府的策划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棋子。李义府决定险中求胜,支持废后计划。这一行动成功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并获得了提拔。随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纷纷倒戈支持李治废后计划。长孙无忌一党被成功打开缺口。
要想撼动长孙无忌的地位仍非易事。这时,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出现直接促成了武则天的上位——英国公李勣。他与长孙无忌不和的态度为李治带来了信心也为废后之事奠定了基础。最终废后成功长孙无忌在朝中威信大失羽翼被剪除大半。李治与武则天逐步削弱长孙无忌的权力所有与他亲密的朝中大员皆被贬被杀。数年后许敬宗指使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也不加调查将其罢黜流放。同年李治下令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最终长孙无忌被逼自缢身亡。这场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最终以李治的胜利告终但背后的故事却是充满了政治博弈的复杂与残酷。李治与武则天之间的政治联盟虽然达到了削弱相权的目的但也为后来的权力更迭埋下了伏笔。李治病故后武则天立周代唐大肆屠戮宗族的故事成为了这场博弈的终结也是李治万万没有想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