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追梦人老曲新梦 看国风唐音何以声扬万里
传承与革新:民乐的重生之路
悠悠古韵,袅袅新音。民乐,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艺术形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知音难觅,但总有一些人愿意坚守初心,为传承和发扬民乐而努力。周晓宇,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当提及民乐,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序曲、配乐,或是文艺汇演中的短暂亮相。民乐,似乎总是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同沉默的父辈,低调而内敛。周晓宇却深知,为了民乐的生存与梦想,必须做出改变。
一场关乎民乐生存的自救行动悄然展开。周晓宇将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创建了唐音乐队。二胡、笛子、古筝与电子琴、吉他共同演绎,这种新民乐的演绎方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通过无忧传媒的助力,唐音乐队在直播平台上展现其独特魅力,收获了数以百万计的粉丝和千万计的点赞。
周晓宇与民乐的缘分并不简单。从小喜欢观看港台电视剧的他,被电视剧中的二胡伴奏所打动,开始了自己的民乐学习之路。他也意识到自己对民乐的喜爱并非那么容易展现。耳朵的缺陷使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轻松识谱,走专业民乐的道路似乎行不通。于是,他将热爱藏在了心底,开始寻找另一种方式来展示民乐的魅力。
在经营古风酒馆时,周晓宇邀请了各种民乐表演者进行驻唱,希望借此展示民乐的魅力。他很快发现,单纯的民乐表演并不能吸引大量观众。为了找到更精准的方式,他开始借鉴烤吧的乐队模式,尝试将中西乐器结合,演绎改编国风经典流行曲目。他四处寻找合适的乐队成员,最终组建了一支独特的唐音乐队。
这支乐队在抖音上发布演奏视频后迅速走红,《梅花三弄》等经典曲目成为爆款。周晓宇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民乐的方式。从舞台到新媒体舞台,唐音乐队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网友关注。他们通过直播与观众互动,演绎《追梦人》《黄种人》《红颜旧》等怀旧经典曲目,收获了一大批铁粉。
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周晓宇曾面临乐队成员因发展规划而离队的困境,唐音乐队一度濒临解散。但他并未放弃,坚信自己的选择。他继续寻找新的成员,调整乐队结构,努力让唐音乐队继续发扬光大。
周晓宇的坚持与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民乐的无限可能。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乐队的成长史,更是民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生之路。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民乐爱好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传承和发扬民乐而努力。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周晓宇和唐音乐队将继续前行,用他们的热情与才华诠释民乐的魅力。他们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可以相融合,古老的文化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传承和发扬。周晓宇曾谈及,由于民乐市场长期的冷漠与忽视,民间音乐人才变得异常稀缺,乐队成员储备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乐队的稳定发展。在铁杆粉丝的支持和周晓宇四处寻找人才的努力下,唐音乐队得以坚持下来。直到2021年8月,这支乐队遇到了无忧传媒。当时,周晓宇正面临粉丝量持续下滑的困境。无忧传媒的到来解决了从创意到剪辑、从拍摄到后期的运营难题,使得粉丝量从百万级别跃升至如今的近三百万。
他们与时代同行,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周晓宇表示,直播打赏为民间艺人提供了舞台,这句话确实不假。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他和乐队成员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在热爱音乐的同时传承和发扬民乐文化。
周晓宇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着乐队前往全国各个地标性景点进行打卡巡演。去年,他们成功启动了巡演的第一站,来到了昙华林。这条文艺优雅的小街与新民乐的完美结合,使得线下客流与线上流量相互贯通,丰富了直播场景,同时也提升了景点的知名度。
更令周晓宇和队员们兴奋的是,昙华林的首演后,乐队接到了多地的邀请。他们把第二站选在了山东滨州的渤海国际广场,凭借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的直播更加游刃有余,他们也开始规划未来的巡演路线。
周晓宇常常感慨,短视频和直播让线下演出跨越了地理和时间的局限,触达万里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这支乐队。例如,今年6月,新华社发布的唐音乐队短视频在抖音上走红,随后多家权威媒体纷纷转载。视频相关的话题冲上了抖音热榜,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和讨论,掀起了一波新民乐的热潮。
回顾那些日渐式微的传统民乐案例,它们往往因为被“传统”二字束缚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想要在时代中不被淘汰和遗忘,民乐必须走活化之路,与时代同频共振。这正是周晓宇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实际上,周晓宇并不孤单。如今,越来越多的手艺人开始涉足新媒体领域。黄梅戏、淮剧、苏州评弹等传统文化在直播间里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直播间演绎着新时代与旧时光的对望,也支撑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守艺人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无限可能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