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国历史之最(易中天越王勾践最不是东
自从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大放异彩后,他的职业生涯便如日中天,一路高歌猛进。从默默无闻的文化学者一跃成为明星讲师,从普通大学老师晋升为超级教授,他的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课堂场场爆满,他的名字等同于流量密码。
易中天的独特魅力,源自他幽默风趣、犀利言辞的讲课风格。他擅长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更运用现代网络流行语巧妙诠释古代事件。比如他以幽默的方式描述空城计是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唱卡拉OK,曹操喜欢美女是搂草打兔子,武则天重返后宫是乘坐豪华游艇等等。
易中天的言论不仅幽默,更以犀利著称。针对某些话题,他毫不畏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关于余秋雨的图书馆捐赠事件,他直率地表达自己的疑惑,言语中透露出直爽的性格。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他对越王勾践的独特看法。
乍看之下,易中天的观点——勾践“最不是个东西”令人困惑。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报仇雪恨,成为中华民族不惧失败与耻辱、敢于拼搏的楷模。易中天却对此持批判态度。
在易中天看来,勾践的人品极差,手段阴毒,猜疑心重,是个典型的暴君。除了“卧薪尝胆”的传奇经历外,勾践的人生似乎都笼罩在阴暗之中。为了支持这一观点,易中天举了几个例子。
范蠡的评价揭示了勾践的真实面目。勾践在成功之后开始清洗身边功臣,这与朱元璋的行为如出一辙。范蠡看出了勾践的本质,于是选择隐退。易中天认为,这充分说明勾践并不值得信任。
易中天讲述了公元前496年吴越交战时的一件事。当时越国处于下风,勾践命令死士自杀于阵前以迷惑吴军。易中天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卑劣的手段,是对士兵的极度不尊重。
第三件事发生在两国重归于好后,越国曾发生饥荒,吴王借去谷物良种助其度过灾难;而在吴国遭遇饥荒时,勾践却使出坏心眼,将种子煮熟再借给吴国,甚至将没种出来的原因归结为两国土壤不同。易中天认为勾践的行为简直没有人性,只顾战争策略而不顾百姓死活。
这些观点构成了易中天对勾践“最不是东西”的评价基础。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结论过于苛刻毕竟勾践也是为了胜利但无论如何易中天的确让我们刷新了三观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他的观点是否引起了你的思考或者共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