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左女右的传统是怎么来的?如果颠倒了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俗,如男左女右,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共厕所到婚礼戒指的佩戴,再到夫妻合照的位置安排,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传统含义。
关于男左女右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仙在去世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其中左眼化为日神,右眼化为月神。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便由此而来。这一习俗还与古人的哲学观紧密相连。古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阴阳之分,阳者刚强,阴者柔和。男子性格刚强属于阳而居于左,女子性格温柔属于阴而居于右。这便是“男左女右”的由来。
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除了表示男女尊卑差异,“男左女右”在中医上也有实际应用意义。在诊脉时,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古代建筑和民居院落也体现了这一习俗的影响。四合院中的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反映了“左为上”的传统观念。
除了东西南北的方向尊卑之分,古代皇帝面南背北而坐,左侧为东方,因此“左”随着高贵起来。历史上有些时期的习俗也体现了这种尊左的观念,如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戴戒指的习俗也有讲究,左象征尊严和力量,右象征温柔和体贴。男子戴戒指的位置和含义与女子有所不同,反映了男女在情感交往中的不同角色和期待。在当代民俗中,男女情感交往时应该注意对方所戴戒指的位置,尊重这种约定俗成的习俗。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打破了“男左女右”的传统习俗。位于嘉陵江东岸的石柜阁旁的千佛崖摩崖造像中,大云古洞的大殿正中弥勒佛立像改变了传统习俗的排列方式。在古代签名中,夫妻的名字排列也遵循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丈夫的大名写在前,妻子则作为后缀添加在后。这与西方的“Ladyfirst”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男左女右”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既体现了古代哲学观和尊卑观念的影响,也有实际的生活应用意义。在当代社会,虽然许多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或改变,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着这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尊重并理解这些传统习俗的背后含义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