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自酿葡萄酒中毒 自酿酒有哪些误区?
近日,江苏扬州发生了一起令人担忧的事件,一名女子因饮用自制的葡萄酒而中毒。幸运的是,经过医院的紧急洗胃处理,她最终得以康复。这一事件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担忧,也引发了专家对自制葡萄酒安全性的探讨。
据医生介绍,自制葡萄酒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菌超标的问题,还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该女子的中毒事件很可能是由甲醇引起的。好在发现及时,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那么,为什么自制葡萄酒会导致甲醇中毒呢?
宜昌市中心医院的营养科刘敏医生对此进行了解释。葡萄酒中的甲醇主要来源于原料,如葡萄中的果胶物质水解、氨基酸脱氨以及发酵原料的霉变等都会产生甲醇。葡萄的干制程度、发酵是否彻底、酒度的高低以及陈酿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甲醇含量产生影响。在自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问题,确保发酵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对于自制葡萄酒的储存问题也非常重要。资深营养医师向劲松表示,自制葡萄酒的储藏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月。因为手工酿造的葡萄酒一般存放于夏季,温度较高,葡萄酒的度数相对较低,无法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容易长霉菌和细菌。对于老年人、儿童等肠胃较为敏感的人群,饮用自制葡萄酒时需要特别谨慎。葡萄酒也不宜煮沸后存放,这会影响其口感。
那么如何确保自制葡萄酒的安全性和质量呢?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李新民科长给出了一些建议。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加糖的比例和时机。可以按照10公斤葡萄、一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酿出的葡萄酒大约在10度。加糖一般分几次加入,第一次在装入葡萄后24小时加入一半,之后视发酵情况再加剩余的部分。
经过一周左右发酵后,如果酒液不再冒大量气泡,即达到止发酵点,此时可以密封保存。但要注意,如果加糖过多导致发酵未停止就密封,可能会造成瓶内压力增大,甚至顶开软木塞而喷出酒液。在密封之前需要确保酒液已经停止大量冒泡。
自制葡萄酒需要注意卫生、储存和发酵等多个环节。虽然自制葡萄酒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注意以上几点,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制作出安全、美味的葡萄酒。李新民科长还提醒市民,在自制葡萄酒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困惑,可以向专业机构或专家咨询,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