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丧葬习俗 羌族所谓的赶马是啥意思
羌族的丧葬习俗中,“赶马”仪式标志着扫灵安葬死者。随后,由道士进行荐灵仪式,用汉语安慰亡灵,祈愿其快乐归天。在这一时刻,孝子们点燃香蜡,以刀头酒祭奠亡灵。随着道士的诵唱,所有的祭奠物品被逐渐焚烧,只留下死者的灵牌和引魂幡,在次日带到墓地。墓穴已经由阴阳先生选定并挖好。
在次日的凌晨四时,端公率领着孝子和送葬的亲戚,将棺材送往墓地。与其他地方的丧葬习俗不同,沟口羌人在葬礼上不用引路羊,而是在棺材上放置一只鸡,以避邪煞。男性死者和女性死者分别使用公鸡和母鸡。在棺材入穴之前,端公以鸡血绕墓穴洒一圈,象征为死者购买土地。随后举行的“转路”仪式,则是招魂的过程,地点通常选在墓地附近的山腰,那里有一条通往本寨或其他村寨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的大路。
沟口公社鸡公寨大队的人们在死后,都会到神木溪进行招魂仪式。由于死者坟山是庄稼地旁,因此结束仪式改在房顶举行。房顶布置了玉米、刀头酒、香火等物品,六个端公和六个盔甲出场,端公敬神念咒后,进行舞蹈和赞唱。舞蹈和赞唱的内容主要是追悼死者的生平事迹,并祈愿死者亡灵在坟山永驻,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丧家会请端公、盔甲、道士、亲戚家门和邻居吃早饭,每上一道菜都会吹响唢呐,表示哀转喜。然后所有客人表示告辞,丧家请盔甲垒坟,整个丧事至此结束。从整个丧葬习俗来看,羌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道教相融合,汉化色彩明显,但羌族原有的丧葬特点仍然突出。
在吊丧过程中,丧家会派出一个端公前往亲戚家引领他们前来吊丧,随带礼物和祭品。当吊丧亲戚接近丧家村寨时,会奏响唢呐,出寨相迎。进入村寨后,端公和盔甲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舞蹈和赞唱,表达迎亲人悼念死者的情感。然后他们进入灵堂,进行念咒作法、舞蹈等活动,表达死者的生平事迹和保佑生人的愿望。对近亲和远亲的吊丧仪式有所不同,但都充满了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整个午后都会充满锣鼓、唢呐的声音,直到所有吊丧亲戚到齐为止。这一日,本寨和邻寨的羌民也会聚集在丧家中和屋顶,既表达哀悼之情,也有娱乐热闹的意味。
以上就是羌族丧葬习俗的详细介绍。更多关于羌族文化和习俗的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