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繁华的宋朝大宋王朝和宋朝人有多少钱
陈寅恪先生曾深刻指出,华夏民族的文化,在经历数千年的演进后,至赵宋时期已造极至盛。而在经济层面,我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北宋时期,中国社会对农业税和商业税的依赖发生了一次渐进式的质变。
那么,究竟天禧末年北宋两税加榷利的总收入是多少呢?经过深入研究,我发现这一数字高达约5380万贯。这一庞大的收入,为北宋朝廷的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北宋皇年间(1049-1053年),京城经费的年支出约为1300万贯。
在北朝中后期,社会消费量与消费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在变法时期(-1085年),社会总体消费量和朝廷消费水平出现阶段性回升。以王安石实施的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为例,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田赋岁入中粮的剧烈下滑趋势。尽管有权威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我的研究证实,这些政策确实缓解了北宋朝廷的财政收入危机。
北宋后期,社会总体消费量继续上升,其中朝廷消费和社会上层消费占据很大比例。上层阶级的消费水平高居不下,而社会底层平均消费水平则严重下滑。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见一斑。在北宋都城汴京,富裕阶层的消费水准极高,即使是普通人在会仙酒楼吃一顿简单的饭菜,也需要花费巨额银两。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都城消费的奢侈与底层劳动者的低消费水平是并存的。当时,汴京的民夫每日工资仅200文,而每人每日的最低生活费用是20文。这表明,在北宋末年,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水平差距已经极其悬殊。
南宋时期,社会总体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南宋前期和中期,人口增长、农业产量提高、城市规模扩大等因素都推动了社会消费的增长。以南宋中后期的杭州为例,其人口可能达到288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消费市场巨大。
在南宋后期,社会总体消费量虽然高,但民间消费却大大萎缩了。尽管大城市商业繁荣,但农村消费已极度疲软。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内部的商品交易虽然旺盛,但广大农村因缺乏消费能力,依然无法形成真正的大众消费基础。这使得南宋后期的商业繁荣带有一定的虚假性。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社会的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我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