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海瑞会讽刺说他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硬骨头的人物,他的事迹不仅受到后世的景仰,而且在当时,他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标杆和榜样。尽管海瑞的办事能力或许并不突出,但他的清廉自持,却是大明王朝所稀缺的。就如朱翊均所言,他的清廉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
在《大明王朝1566》的舞台上,海瑞与建德知县王用汲被委派为浙江巡抚赵贞吉的陪审官,共同审理改稻为桑、毁堤淹田的大案。此案牵连甚广,从司礼监掌印吕芳到江南织造局主管杨金水,甚至内阁父子及总督都难辞其咎。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海瑞因为有圣旨在手而一往无前。他知道继续深入调查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但他毫不畏惧。在与王用汲的对话中,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自信与自卑交织的情感。
王用汲愤怒了,他觉得海瑞看不起他这个大明的进士。但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对话呢?这还得从大明的选官制度说起。在明朝,通过不同层级的选拔,人们可以成为举人、进士。进士是最光明正大的途径,许多高官都由此出身。而举人呢?虽然也可以做官,但他们的前途与进士有着天壤之别。许多举人选择继续读书考进士,对担任教谕一类的小官并不热衷。
海瑞是个例外。他在举乡试后,便进入京城,为上呈《平黎策》建议朝廷更好地管理他的家乡海南。此策略深得人心,许多有识之士都为之赞叹。之后,他进入国子监读书,才有机会被授予教谕之职,相当于福建南平县重点高中的校长。他之所以选择做官,是因为举人教官仍可以参加会试,边拿工资边学习。这对于海瑞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遗憾的是,他始终未能考上进士,始终是一个举人的身份。
面对王用汲,海瑞或许有些自卑,他选择用一种嘲讽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情感。他对王用汲说,你们进士虽然有远大的前途,但这种可能连命都没了的事,还是我们这种一辈子也就在基层混的人来做吧。他也有保护王用汲的意思,他们共同审理案件,把大明朝那些心知肚明的暗规则都摆在台面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两人一审一个记,共同署名,将暗规则晒在阳光下,让那些大人物们无处遁形。海瑞虽然是个举人,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却让人敬佩。他与王用汲的合作无间,使得这场审理成为了一场搅动风云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