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的以绝后患
自古以来,美丽被视为女人改变命运的重要资本。杨夫人望着女儿丰丽如花的小脸,萌生了重振家声的念头。这念头刚起,整个家族便迅速行动起来。当时,杨氏一族中至少有两三位姑娘都在太宗的宫廷中担任妃嫔,她们开始在宫中宣扬女儿的美貌。传闻的美貌之花,竟传到了太宗皇帝的耳中。正值后宫寂寞的太宗皇帝,决定征召她进宫,封为才人。那时,武家的女儿初长成,一朝选入君王侧。
才人是武则天在伺候李世民时的封号,虽然地位较低,但她确实是李世民的女人。后来,李世民驾崩,武则天被迫出家为尼。当李世民的儿子登基后,将她接回宫中,先后册封为昭仪、宸妃,直至王后。最终,在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那么,为何李世民在位期间没有杀掉武则天呢?有几种说法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历史之谜。
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晚年时,宫外开始流传一个预言:“女主武六王”,说唐朝三代之后,将有女主武王代替天下。这个预言传到了宫廷里,让李世民十分困扰。他秘密召来太史令询问。太史令经过观察天象,发现太白经天,预示有女主要兴起。他推算出这个女主已在宫中,是陛下的眷属。对于是否要杀掉武则天,李淳风建议李世民慎重考虑。他认为上天既然派下这个人,就会保护她,轻易杀她不得,而且会殃及无辜。退一步说,即使杀了武则天,如果上天意志不改,还会再派一个人来。而且新来的人可能会更加狠辣,对皇室子孙毫不留情。李世民最终选择了不杀武则天。
另一种说法是,李世民并不知道那个预言是指的武则天……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武则天并没有犯法。在贞观十一年(637年),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她在宫中生活低调且努力表现恭顺。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她在唐太宗时期的宫中的生活,但晚年时她曾回忆自己驯马的事迹。唐太宗有一匹难以驯服的马名叫狮子骢,武则天表示能制服它,但需要铁鞭、铁棍和。虽然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但她与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基础。在唐太宗驾崩后,她依后宫之例入感业寺为尼,但与新皇李治一直保持联系。后来李治将她接回宫并一步步提拔为皇后、皇帝。她的命运逐渐与唐朝皇室紧密相连经历了种种波折最终达到了权力的巅峰成为了一代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