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南宋皇帝宋孝宗的故事
何为真正的血性之魂?
在我心中,答案跃然纸上——宋孝宗。
南宋的皇朝中,宋孝宗是罕见的怀抱恢复中原之志的皇帝。他的人生被一个“孝”字紧紧捆绑,死后人们赠他一个与“孝”相关的称号。
这并不是说孝不好,而是他的养父宋高宗的行为,使他陷入忠孝两难的境地。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宋孝宗在忠与孝之间难以抉择?皇帝也会有忠吗?让我为你揭开这个谜团。在古代社会,皇帝是天命的代表,自然只有别人对他忠诚,难道他还会对别人忠诚吗?皇帝忠诚的对象究竟是谁呢?答案其实隐藏在我们的思考之中。作为天子,皇帝的忠诚和孝道都是对天命的表现。那么,什么是天命呢?简单来说,天命就是人心。皇帝要稳固天命,就必须让百姓心悦诚服,思想统一,天下太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皇帝会采取一些思想来控制百姓,例如推崇忠君思想、阉割后的儒家等。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思想束缚与反束缚的斗争过程。这种现象无所谓好或不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说到底,皇帝忠于天命,实际上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宋孝宗的悲哀在于,赵构将皇位传给他时,赵家的天命已经摇摇欲坠。从“之耻”的那一刻起,天命开始破碎。赵构虽然勉强从残存的天命中建立起南山帝国,但他的行为——炸掉黄河、抛弃北方人民和宗庙、杀害忠良——使得天命再次荡然无存。赵构所忠诚的,是他的内心,但他背叛了天命。南宋永远无法恢复中原。回顾历史,得到天命者必兴盛,失去天命者必灭亡,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那么,没有天命的南宋是如何存活那么久,并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呢?一个割据政权就能称天命吗?那岂不是每个割据政权都有天命?真正的天命,是背负整个中华文化的重任,能担当起民族的兴盛。赵构具备这样的天命吗?宋孝宗倒是有这样的胸襟,但面对的是顽固不化的太上皇父亲和满目疮痍的南廷。岳飞被杀,不仅断了南宋的肉体长城,更寒了千千万万中华士子的心。宋孝宗的血性在赵构的打压下被消磨,他的行动也屡屡受到破坏。最终,承受不了北伐失败的打击,他向赵构低了头。宋孝宗屈从了养父,却无法忠于天命,南宋最终走向灭亡。这就是皇帝也有忠孝难以两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