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失败多,姜维北伐成功多 后人对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用
今天,奇闻奇网的小编将带领大家探索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公元223年春,章武三年的那场巨变,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带着他复兴汉室的梦想一同离去。蜀汉的未来并非如此黯淡。
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我们见证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深深信赖。他召诸葛亮于成都,托付后事,并明确表示若刘禅可辅,便辅佐之;如不成器,诸葛亮可自取。诸葛亮泪洒承诺,誓以忠贞之节,效死之力,辅佐刘家。
诸葛亮返回成都后,按照指示辅佐刘禅即位。到了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已经重新与孙刘联盟。诸葛亮献上《出师表》,标志着北伐的正式开始。他派遣赵云佯攻关中,自己则率领大部队攻打陇右,成功地让曹魏措手不及。
第一次北伐进行得异常顺利。天水与南安太守在诸葛亮的攻势下弃城而逃,部分守将更是投降。一夜之间,三郡归顺,陇右地区的羌人部落也纷纷反叛曹魏,自主进攻剩余的陇西郡和广魏郡,截断曹魏粮道。若非两郡太守英勇善战,诸葛亮几乎已占领关中。
形势大好之下,却发生了马谡的失误,导致街亭失守。这一败走,宣告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可能是这次打击让诸葛亮意识到蜀汉的根基羸弱,也可能是在平定南蛮时发现了人力物力的不足。
之后的四次北伐,诸葛亮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战略。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猛烈进攻,而是更多地采取防守态势。尽管如此,他仍能在与曹魏的交锋中占据一些零星的重要城塞。
姜维接手北伐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为了从黄皓手中保住兵权,频繁地进行北伐。他的打法更为大胆,可能与防止黄皓在背后捅刀有关。连年的北伐摧毁了蜀汉的经济基础,姜维的进攻方式也导致不少士卒无谓牺牲。尽管如此,他也成功地收获了不少曹魏领土,并多次战胜邓艾等大将。
最终,在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大军征蜀,蜀汉亡国。人们评价诸葛亮和姜维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诸葛亮看到了蜀汉的弱点,并在他的北伐中更加注重资源的利用和补给。而姜维的北伐更多地出于个人权力的争夺和对曹魏的反抗。两者的动机、打法和结果都不同,评价自然也不同。这一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困境中如何决策、如何领导团队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