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朝代都要攻打高丽国呢?
在辽国和金国这些逐渐走向儒家文明的国家背后,有一种充满野心的民族正在悄然崛起。他们开始农耕,创立自己的制度和治国理念。就像辽、金和后金一样,一旦他们发展起来,便如同进入了成长期,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无论是隋唐还是其他朝代,都对高句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们深知,如果不趁早行动,等到儒家思想盛行,自己的国家变得温和如绵羊时,高句丽将成为心腹大患。
高句丽绝非一个小国。它立国数百年,人口众多,拥有庞大的石城要塞和游牧部落。高句丽人不仅从事农耕,还有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他们拥有独立的文化体系,常备军数量庞大,战争动员后兵力可达六十万。其技术生产力和中原不相上下,尤其在思想文化和中原相抗衡,自成一体。这样的国家,无论是谁都会倾尽全力去扼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高句丽在东北地区的实力和影响力史无前例。如果不消灭高句丽,难道留着给后世的君主或朝代去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吗?大国政治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消除周边小国成长为大国的机会和可能。唐太宗曾深虑地表示:“高句丽不灭,后世必为大患。”
自古以来,对天朝构成最大威胁的并非未开化的真正蛮夷,而是那些刚刚开化的半蛮夷。他们掌握了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生产技术,同时保留着武力至上的本性。一旦他们爆发出来,足以撼动中央王朝。中原王朝常常经历分裂与战乱,这会导致人才外流。如果这些人才被周边半蛮夷吸收,后果将更加危险。
历朝历代在稳定立足后,都会对一些半蛮夷采取强硬手段。如果战争胜利,国家安宁;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例如秦汉打匈奴,隋唐连续与高句丽、吐谷浑作战,宋与辽作战,辽压制金,金压制蒙古,明前期多次征蒙古,清打准噶尔等。
在隋唐时期,高句丽占领了原本是鲜卑人的地盘。有鲜卑血统的隋唐皇帝可能有着强烈的收复失地的愿望。最初的女真相对于大辽来说是一个小国,但对于大金来说却足以造成威胁。这些看似弱小的国家往往能颠覆中原王朝。统治者必须警惕那些可能成长起来的小国。防止他们成为未来的威胁是每一个统治者的责任,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