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和李振为什么要将门阀士族杀尽?
李振为何要将门阀士族一网打尽?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小编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在远古的中国,官员的任免制度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般公正公平。相反,这一重要职责被门阀士族阶级牢牢掌握。也就是说,官员的选拔与任命,实际上是由贵族阶层所主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们掌握了官员选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文化教育。无论江山如何更迭,最终仍需倚仗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尽管皇权们明白受制于门阀士族不是长久之计,也曾试图通过扶持新势力、加强亲戚势力来打破这一格局,但往往这样的举动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两汉的皇帝们为了对抗门阀,动用了太监和亲戚的力量,但门阀士族依然屹立不倒。甚至太监还逆袭成功,把控了皇帝。无论斗争如何激烈,最终的胜利者永远是门阀士族。当势力均衡被打破后,三国时代来临。这是一个充满豪赌的时代,门阀士族们拿出整个家族的未来来,争夺天下。良臣谋将基本都是出身于门阀世家。
到了唐朝末期,虽然皇权开始利用寒门势力来对抗门阀士族,但形势依然严峻。直到唐末,门阀士族仍有深厚的影响力。面对新兴的地主和寒门势力的崛起,他们依然坚信自己能左右局势。他们忘记了权利斗争的残酷性——没有投降的说法。当皇权将寒门势力拉出来时,门阀的最终没落已注定。
公元905年6月,出身寒门的李振站在白马驿渡口,望着中华大地上逃亡的三十多家门阀士族,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这个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群体将退出历史舞台。他投靠了朱温,利用朱温的野心来达成自己的壮志。经过白马驿渡口的这次屠杀,门阀士族的梦想被终结,他们开始逃亡、归隐。尽管他们或许还心存幻想,认为终有一天会被帝王召唤出来,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幻想。
从此,寒门开始崛起,成为了皇权和百姓之间的新纽带。他们一接手,就再也没松开过。只要门阀士族有复辟的迹象,寒门都会联手将其彻底抹杀。虽然朱温和李振的结局并不完美,但他们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背负骂名的他们,为后来的寒门学子铺平了道路。他们的行为,为历史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