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原因都有哪些?
在春日的暖阳下,公元228年的北伐战争,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那时的蜀军损失惨重,而坚持北伐的原因却像那明亮的北斗星,指引着方向。早在公元227年,诸葛亮上书的《出师表》中,已经昭示了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决心。他的坚持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兴复汉室的目标。
兴复汉室,是刘备生前的夙愿,也是诸葛亮出山的原因。这一理念如同蜀国的根基,支撑着国家的存在。刘备以此为自己统一天下提供了正义的旗帜,这也是蜀国的立国之本。凭借着这一理念,诸葛亮得以控制荆州和益州。
刘备逝世后,蜀国的国力大损,凝聚力减弱,功臣大将之间也出现了裂痕。诸葛亮选择北伐,如同一场雄壮的交响乐,让各个集团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再次凝聚了蜀国的力量。在魏国的曹睿刚刚登基、尚未积累足够的治国经验之时,北方的孟达叛乱转移了魏国的注意力,使得关中兵力薄弱。诸葛亮看到了北伐的希望。
北伐战争中,街亭之战是关键的战役。这场战役改变了蜀魏两军的局势。诸葛亮在选择进攻道路时,考虑了五条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子午谷道、祁山道和骆谷道。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较为稳妥的祁山道。而街亭就位于这条道路上,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街亭地处甘肃省秦安县陇山镇附近,地势险要。这里是多条交通道路的交汇处,对于蜀魏两国来说,都是战略要地。防守在这里的一方只需在关键节点部署兵力,就能达到很好的防御效果。而进攻的一方却受到地形的限制,无法充分展开兵力布阵。街亭对于蜀魏两国都至关重要。
虽然后来的结果让人叹息,但诸葛亮任命马谡镇守街亭并非轻率之举。当时蜀国内虽有经验老到、战力强悍的武将,但赵云被派往箕谷牵制魏军,魏延也无法抽身。诸葛亮在权衡多方情况后,起用马谡守卫街亭。
街亭失守的原因,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嘱咐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马谡听从劝告,在道口重兵防守,最终也可能难以抵挡曹魏的进攻。从双方的军事储备和国力对比来看,曹魏攻破街亭只是时间问题。蜀汉的领地较小,国力较弱,无法与曹魏的长期稳步发展相比。因此街亭之败的责任虽在马谡,但从整体局势来看,蜀汉的败势已显。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