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 兵权最后都交到谁的手里
趣怪网: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对于热爱历史的小伙伴们来说,趣怪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通过兵变上台的。虽然他曾声称在陈桥驿是被部下黄袍加身,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他的精心策划。最终,赵匡胤取代了统治地位,建立了大宋。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传奇
赵匡胤在登上皇位后,日子起初过得还不错。不久之后,他开始感到如坐针毡。他担忧他的部下会效仿他的做法,对他构成威胁。毕竟,他是后周的将军,曾经协同部将推翻后周皇室,他的部下们造反对他来说也是驾轻就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开始谋划。
与其他帝王不同,赵匡胤并不想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威胁自己统治的将领。他选择了一种更巧妙的方式——“杯酒释兵权”。建隆二年七月初九,赵匡胤邀请高级将领们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他突然向将领们诉说起自己的苦衷。他表示自己并非靠部下们的支持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但他时刻铭记他们的恩情。作为君王,他感到压力巨大,还不如做一个节度使过得开心。他的这番话让将领们感到困惑和担忧。
接着,赵匡胤的话锋一转,开始谈论到兵权的重要性。他说谁不想当皇帝呢?将领们开始感到恐慌,纷纷询问赵匡胤的意思。赵匡胤暗示他们即使不想造反,也无法保证他们的部下不会逼迫他们造反。这时将领们汗流浃背,纷纷请求赵匡胤指点迷津。赵匡胤便顺势提出让他们放弃兵权,享受富贵生活。将领们知道这是赵匡胤给他们的一条明路,纷纷交出兵权,辞官归隐。
兵权的归属与制度改革
赵匡胤用最巧妙的方式解决了这场政治危机,将部将手中的兵权收回。但他并没有完全掌控兵权,而是对兵制进行了改革。他设立了枢密院作为最高国防领导机关,有调兵权却无统兵权;三衙则是指挥机关,有统兵权却无调兵权;此外还设立了率臣负责出征或临时指派将帅。在这种三权制约的体制下,宋代的将领很难再反叛。
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一旦发生战争,“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就会出现。由于缺乏磨合和默契,宋代在战场上的失败似乎成为了必然。而皇帝派去的统帅很可能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文官。这样的制度设计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为宋代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