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才女,为了爱情甘愿做6个孩子的后妈
朱自清在妻子武钟谦离世后,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甚至发誓此生不再娶妻。现实却让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和六个孩子的未来。尽管朋友们多次劝说他续弦再娶,他始终坚决拒绝。
命运却意外地安排了朱自清与陈竹隐的相遇。陈竹隐,一个开明且独立的女性,比朱自清年轻五岁,不仅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还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她父亲的教导下,她八岁便进入私塾念书。命运却对她不公,母亲的离世和父亲的伤心过度,让她不得不早早地开始独立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自清被邀请赴宴,却意外地陷入了一场相亲的“陷阱”。面对陈竹隐这位面容姣好、才华横溢的女性,朱自清心生情愫。而陈竹隐也对朱自清的才华深感钦佩。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开始了甜蜜的约会。
当陈竹隐得知朱自清在老家还有六个孩子时,她的内心产生了犹豫。对于一个未曾经历过婚姻生活的年轻女性来说,一结婚就要成为六个孩子的母亲,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陈竹隐终究是一个善良且敢于担当的人。她深知,朱自清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而且她和朱自清的感情已经深厚。于是,她决定做出牺牲,接受这个挑战。
1931年,他们举行了简单的订婚仪式,一年后,在欧洲游学的朱自清归来,他们在上海举行了朴素的结婚典礼。陈竹隐从此成为了朱自清的妻子,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陈竹隐不同于武钟谦,她是一位有才情、有知识的女性。步入婚姻后,她不仅要照顾朱自清的饮食起居,还要关心他的六个孩子。时间一长,她不免感到厌烦。朱自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开始更加关注陈竹隐的感受,带她看戏、散步,甚至一起进行文学创作,渐渐地,陈竹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在抗战时期,陈竹隐为了免去朱自清的后顾之忧,带着孩子们回到成都。她全心全意支持朱自清的工作,为他付出了一切。命运却对他们不公。朱自清在抗战胜利后突然病逝,留下陈竹隐独自一人抚养孩子。
尽管陈竹隐为朱自清付出了很多“牺牲”,但她始终是一个善良、传统的好女子。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爱便是付出、爱便是承担。在朱自清去世后,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甚至在自己工资的一半寄给朱自清的大儿子的妻子和孩子补贴家用。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坚韧,为朱自清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