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想升官不流行送钱喜欢献诗

民俗风情 2025-08-21 05:55www.verzenio.cn娱乐八卦网

献诗作为“敲门砖”:宋人的晋升之道与文人风雅

每当媒体揭示一宗贪腐案时,常常伴随着权钱交易的丑闻。如内蒙古原副主席刘卓志一案中的卖官行为,让人触目惊心。在历史悠久的宋朝,文人士大夫们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寻求晋升之路——通过献诗来表达政见、展露才学。

在宋朝的时代背景下,众多渴望晋升的文人,并不直接选择送钱,而是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传递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才华。夏竦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他的父亲战死沙场,他因此得到朝廷的安抚职位,成为一名小武官。夏竦志在文学,心怀梦想成为文人。他通过献诗给宰相李沆,以诗中的才情打动对方。一首“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让李沆赞叹不已,最终推荐他出任文职。

同样,在皇佑元年,年过六十的范仲淹被调任杭州知州。他的部下苏麟多年未得提拔,内心焦急。宋朝士大夫间不兴送钱送礼和买官卖官的风气,因此苏麟选择献诗给范知州,委婉表达愿望。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成为千古名句,也让范仲淹眼前一亮,随即推荐了他。

北宋词人周邦彦更是将献诗作为敲门砖,直接献给皇帝宋神宗。他的《汴京赋》洋洋洒洒数千言,歌颂了京城开封的繁华富庶,表现出其渊博知识和卓越才华。宋神宗阅后大为感动,立即授予周邦彦太学正的官职,这是对其才华的极高认可。

在宋朝,除了科举这一主要的晋升途径外,通过献诗改变命运的人并不在少数。王禹偁、杨亿、曾巩、黄庭坚等人都是通过献诗得到对方的赏识而名扬天下。这些文人间的交往充满了诗意与风雅,即使是借钱讨吃的尴尬事,他们也以诗情画意的方式处理。

秦少游因生活困顿,向钱勰借米时,以诗表达困境:“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钱尚书被他的诗打动,送来了大米解其燃眉之急。还有儒生张球,向宰相吕夷简献诗求助,也成功得到了资助。

回首刘卓志等人以金钱谋取官职的行为,不仅缺乏技术含量,也背离了道德法律。与之相比,宋朝文人的晋升方式更显真才实学。献诗不仅是他们晋升的“敲门砖”,更是他们展现才情、交往沟通的重要方式。在这一传统中,他们实现了风雅与仕途的完美结合。

Copyright © 2019-2025 www.verzenio.cn 娱乐八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娱乐新闻,韩国娱乐圈,娱乐八卦,门事件,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排行榜,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