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手腕痛怎么办

民俗风情 2025-08-22 04:06www.verzenio.cn娱乐八卦网

三明日报报道:介绍“妈妈手”的背后真相

近日,不少新手妈妈反映,在宝宝降临后的短短几个月内,手腕关节拇指一侧出现疼痛,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基本动作。这种情况在医学界被称为“妈妈手”。那么,“妈妈手”到底是什么?能否预防?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妈妈手”?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主治医师吴晓旺介绍,“妈妈手”的专业名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主要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的慢性炎症。由于新手妈妈常常是此病的易发人群,因此俗称“妈妈手”。其成因大多与抱孩子的姿势和动作有关。长期用手支撑婴儿头部、不正确的抱娃姿势或频繁使用拇指和手掌配合完成动作,都可能导致肌腱与腱鞘处反复摩擦,造成慢性损伤。

如何判断?

当拇指根部出现红肿、压痛,转动手腕时疼痛,或在进行握笔、握拳等动作时感到疼痛,都可能是患上“妈妈手”的迹象。吴晓旺医生推荐了一种简单的小测试——握拳尺偏试验。如果出现强烈疼痛,可能就是患上了“妈妈手”。

应对措施

对于已经出现“妈妈手”的妈妈们,不必过于紧张。局部热敷是一个有效的缓解方法,可以促进伤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适当进行手腕和手指的伸展运动也能缓解疼痛。但最重要的是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腕和拇指,给受伤部位充足的时间自我恢复。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来缓解疼痛,如使用夹板固定、消炎镇痛药物等。通常情况下,“妈妈手”的预后良好,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都能恢复手指或手腕的功能。

如何预防?

预防“妈妈手”,关键在于注意抱宝宝的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让手腕和拇指承受过重压力。正确的抱娃姿势应将孩子的重心放在前臂,手腕轻轻扶挡。避免双手过度疲劳也是关键。当感到手腕酸胀或疲劳时,一定要及时休息,并做一些手部放松运动。

其实,“妈妈手”并非妈妈的专利,其他需要长时间保持手腕和大拇指同一姿势的人群也容易患病,如办公室白领、厨师等。这些人群也需要注意及时休息和放松双手。让我们一起关爱我们的双手,远离“妈妈手”。

Copyright © 2019-2025 www.verzenio.cn 娱乐八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娱乐新闻,韩国娱乐圈,娱乐八卦,门事件,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排行榜,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