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的悲惨生活 随时有可能遭到凌辱
在古代皇宫之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皇后与妃子,还有一类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就是本文的主角——宫女。
在皇宫的等级金字塔上,皇后如同明珠般熠熠生辉,居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各类妃子则位于金字塔的中部,她们虽地位显赫却仍需努力。而宫女们,她们如同金字塔的基石,默默地承载着皇宫的日常运转。
历史上拥有宫女数量最多的当属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他不仅收获了四海的归一,更纳入了六国的嫔妃宫女。据史书记载,他的后宫中竟有万余名女性,这种规模可谓空前绝后。拥有宫女最少的皇宫数量却鲜有记载,或许那时的宫女数量仅千余人。
那么,这些庞大的宫女队伍来自何处呢?除了收纳前朝皇宫中的宫女,还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这是早期的来源。二是从民间选拔,朝廷会挑选美女,年龄在13至20岁之间,进入宫中。
一旦女子进入宫中成为宫女,便与家人永别,深锁宫中,与外界隔绝。其中只有极个别的幸运儿能得到帝王的宠爱,晋升为嫔妃。而绝大多数的宫女,只能在寂寞与凄清中度过一生。曾有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这句诗恰恰揭示了宫女的悲苦生活。
宫女也有不同的等级。有嫔妃类的宫女,她们地位较高,但数量极少。还有女官和宫娥等,她们随时可能被帝王召见,博取一时的欢心。还有女乐倡优,她们色艺出众,专门供帝王娱乐消遣。
无论哪种类型的宫女,她们在皇宫中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她们既是皇宫的工作人员,又要接受皇帝的性需求。她们既不是小妾,也不是姘妇,与皇帝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夫妻关系。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服务皇室,宫女的地位虽然稍高于太监,但仍然是宫中极为卑贱的存在,时刻可能遭受凌辱。
宫女的生活极为艰苦。她们生病时几乎无法获得医疗救治,只能依靠自身的恢复能力硬扛。明文规定,宫嫔以下的妃嫔生病都不能看医生、吃药,更何况是宫女。
为了防止宫女反抗,宫中制定了严酷的刑罚。一旦宫女违规,将面临“墩锁”“提铃”和“板着”等惩罚。“提铃”意味着受罚的宫女需要在夜间唱着歌、摇着铃在宫中行走。“板着”则是让受罚的宫女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直至体力耗尽。
在皇宫中,宫女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受打杀。一旦皇帝怀疑她们有不忠行为,比如茶中掺毒等罪名就足以让她们丧命。直到清王朝覆灭后,这些生活在深宫之中的宫女才得以重见天日。